名词解释题 16.租庸调制
【正确答案】租庸调是唐前期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的赋税制度。租庸调按丁征收。每丁每年交纳粟二石,称为租。每年植桑区交纳绢二丈、绵三两,种麻区交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为调。每丁每年服徭役20天,闰月加二日。如果不服徭役,每天折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为庸。如果政府额外加役,15天免调,30天租调全免。额外加役每年最多不能超过30天。隋朝规定50岁以上的人才能以庸代役,而唐朝将此加以推广并制度化,并规定了役期的最高天数。这些都使农民有了较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唐代的赋役制度。答案中应当指出租庸调制的具体操作方式以及租庸调制对恢复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