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

校对题:通读并纠正校样中的错误。

奔向太空

    奔向遥远的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真正最早为人类迈向太空 提供科学思想的,是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俄罗斯科学家康斯坦丁.爱德华多维奇.齐奥尔科 夫斯基。他指出,多级式火箭是实现太空飞行的“最有效工具。”

    1957 年 10 月 4 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苏联发射成功。卫星质量为 83.6 千克, 每 96 分钟绕地球飞行一圈。1961 年 4 月 12 日,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进入了“东方 1 号”载人 飞船。火箭点火起飞,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重返大汽层,安全降落地面,共历时 108 分钟, 铸就了人类进入太空的丰碑。

    1969 年 7 月 16 日 9 时 32 分,“阿波罗 11 号”飞船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升 空,拉开了人类登月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帷幕。7 月 19 日,飞船进入绕日轨道。7 月 20 日, 指挥长阿姆斯特朗和驾驶员奥尔德林进入登月舱,于 16 时 17 分在月面着陆;22 时 56 分,阿 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踏上月面,并说出了那句载史册的名言:“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 的一大步。”当时人们这样祝贺:“由于你们的成功,太空已经成为人类世界的一部分。”

    1992 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2003 年 10 月 15 日 9 时,“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我国第一位天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 14 圈后, 于 10 月 16 日 6 时 23 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 的飞天梦想,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进 行空间科学研究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 年 10 月 12 日至 17 日,我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 实现了多人多天飞行。此后我国又进行了多次载人航天飞行。2013 年 12 月 14 日,我国发射 的“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虹湾区,这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实现软着陆。 2016 年 9 月 15 日,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飞向太空。

    尽管人类已经跨入太空,登上月球,但是,相对于宇宙之宏大,地球和月球不过是茫茫 宇宙中的两粒尘埃;相对于宇宙之长久。人类历史不过是宇宙年轮上一道小小的刻痕……

【正确答案】

(1)标题字间空半格                          
(2)康斯坦丁.爱德华多维奇.齐奥尔科夫斯基→康斯坦丁·爱德华多维奇·齐奥尔科夫斯基
(3)“最有效工具。” →“最有效工具”。
(4)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5)卫星质量为83.6千克→卫星重量为83.6千克                         
(6)大汽层→大气层
(7)绕日轨道→绕月轨道      
(8)小心翼翼→改宋体
(9)那句载史册的名言→那句永载史册的名言       
(10)天航员杨利伟→航天员杨利伟
(11)进行空间科学研究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删掉“院”字
  (12)“天宫二号飞向太空→“天宫二号”飞向太空             
(13)两粒尘埃→两粒尘埃        
(14)宇宙之长久。人类历史→宇宙之长久,人类历史​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