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本组题考查抗血小板药根据作用机制的分类。(1)二磷酸腺苷(ADP)存在于血小板细胞内的高密度颗粒内,当血小板发生凝聚反应时被释放,ADP通过血小板膜上的ADP受体对血小板的形状以及生物学行为产生影响,进一步加速血小板的凝聚过程。(2)血小板膜上ADP受体有3种亚型,即P2Y1、P2Y12和P2X1。P2Y1存在于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而P2Y12仅存在于血小板膜上,因此,P2Y12阻断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而不影响ADP介导的血管反应。(3)目前,临床使用的P2Y12阻断剂有噻氯匹定、氯吡格雷、阿那格雷、普拉格雷、依诺格雷、替格雷洛和坎格雷洛。(4)血小板整合素受体阻断剂(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断剂)可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结合,占据其结合位点,使血小板膜糖蛋Ⅱb/Ⅲa受体被阻断,不能与纤维蛋白结合,阻碍血小板相互结合并聚集成团,阻断血小板聚集最后共同通路,抑制多种途径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5)替罗非班为一种高选择性非肽类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断剂,可减少血栓负荷和继发的远端微循环栓塞,改善心肌组织水平的灌注。本品可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膜表面Ⅱb/Ⅲa受体高度而特异性结合,从而阻断血小板聚集,控制血栓形成,作用快速、有效且可逆,发挥抗凝血作用。静脉注射后5min起效,作用持续3~8h。(6)阿司匹林为环氧酶抑制剂类抗血小板药。(7)奥扎格雷可选择性抑制血栓烷合成酶,抑制血栓素A
2
(TXA
2
)的产生和促进前列环素(PGI
2
)的产生,改善两者之间的平衡,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减轻血管痉挛,改善大脑局部缺血时的微循环和能量代谢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