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极权主义理论。极权主义理论又称权威主义理论,欧洲中世纪后期极权主义制度下的产物,现代仍有其残余。其最大特点是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或权威的意志为转移,一切必须为统治者服务。主要内容包括:
①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
②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
③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这种检查是合法的;
④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2)自由主义理论。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形成的媒介规范理论,其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主要内容包括:
①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的权利而不必经过政府的特别许可;
②除人身攻击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
③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
④在涉及意见、观点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应该同样得到保证;
⑤自由主义理论有两个原则,一是“言论的公开市场”原则,二是“自我修正”原则。
(3)社会责任理论作为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提出的一种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改良。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②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
③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
④公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信息传播,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4)民主参与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西方国家出现的新的媒介规范理论,它的背景是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受众权利意识的提高。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媒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受众的自主参与。其主要观点有:
①任何个人和弱小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和媒介接近权。
②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商而存在。
③与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的大媒介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民主参与理论的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平等性。
(5)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媒介制度和理论受到了人们的注目。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落后,发展经济是国家的首要目标;政局不稳,有些国家甚至经常面临内战、政变和外来颠覆的威胁;从大众传播的状况而言,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西方发达国家依赖程度都很高。发展中国家的媒介制度和理论大致反映了这种现实状况。其要点包括:
①大众传播活动必须与国家政策保持同一轨道,以推动国家发展为基本任务。
②媒介的自由必须伴随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③在传播内容上要优先本国文化、优先使用本民族语言。
④在新闻和信息合作领域,优先发展同地理、政治和文化比较接近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⑤在事关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利害问题上,国家有权对传播媒介进行检查、干预、限制乃至管制。
(6)我国的社会主义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我国的社会主义媒介制度及其规范理论正在发展和探索过程当中。就目前而言,它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新闻传播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防止私有资本垄断,保障社会主义新闻自由。
②新闻传播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③执行报道新闻、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
④通过沟通生产、流通和消费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其本身也是新兴的信息和知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