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一提起愚公精神,有人就大为不解:怎么又要提倡愚公精神?言下之意是:愚公精神早过 时了。产生这样的疑问并不奇怪。前一个时期,“愚公精神”曾被某些人当做“头脑僵 化”、“不懂科学”的代名词。有篇文章说:“《列子·汤问》篇中愚公移山的故事似乎告诉 人们这样一个道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其实换个角度想,“搬家”行不行?何必“移山”?”类似这样责难愚公的文章时有所见。于是乎,给人的印象是“愚公精神”不再需要 了,“愚公移山”确属“愚蠢”之举。
关于“愚公精神”的反思
一提起愚公精神,有人就大为不解:怎么又要提倡愚公精神?言下之意是:愚公精神早过 时了。产生这样的疑问并不奇怪。前一个时期,“愚公精神”曾被某些人当作“头脑僵 化”、“不懂科学”的代名词。手头有本杂志,在冠以“新观念”的栏目下,有篇文章 说:“《列子·汤问》篇中愚公移山的故事,似乎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愚公不愚,智叟 不智。其实,换个角度想,‘搬家’行不行?何必‘移山’?”类似这样责难愚公的文章时有所 见。于是乎,给人的印象是,“愚公精神”不再需要了,“愚公移山”确属“愚蠢”之举。
我不想为愚公移山之举作什么解释,只是觉得应该搞清楚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我认为 《列子·汤问》中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的绝不仅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的道理, 而是在挫折、困难面前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思想。愚公移山 这里的“山”不是自然界的普通山脉,而是象征着困难,不搬走它,它照旧存在;“搬家”倒 是轻快,像是不费吹灰之力地绕着困难走,但终究是一事无成。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 大”上所作的闭幕词中借用“愚公移山”这一寓言,把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比作压在中国人 民头上的两座大山,号召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要坚持下去,要不断地工作,要推翻这两座大 山,这一番讲话鼓舞了全国人民前赴后继、挖“山”不止,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利。
今天,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实现这两个目标的道路上有重重 阻碍、挫折、困难、问题……有些人惧怕了,哀叹:“改革太危险!”;有些人失望了,宣称:“改革太困难了,成功无望,哪一天能建成四个现代化呢?”,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着 对每一个共产党人、革命干部的考验,在这种时候我们最需要的不就是愚公精神吗?我们 的改革、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好比移山,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就能感动上帝。这 个“上帝”不是别人,而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改革绝不是几个志士仁人的孤军奋战,只要 全中国人民一起来挖摆在我们面前的“山”,还有什么挖不平的呢?要搞改革,要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离不开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离不开锲而不舍的愚公精神。从长远 角度看,我们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上,还会有许多高山险岭, 还需要我们发扬愚公精神去挖、去移。从某种意义上说,愚公精神就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 的精神。
现实生活中,一些同志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一种可怕的片面性:不看事物的本质,看问题 浮于表面、曲解其义、吹毛求疵、轻率否定。否定愚公精神的人就是不去探究愚公精神的 本质,只一味抓住搬家、移山这些表面现象,从而产生“不讲科学”“不灵活机智”之类的发 难。这种思维方式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就像有人在否定“老黄牛精 神”“螺丝钉精神”的时候,不也同样是丢开本质在现象上大做文章吗?丢开本质光谈现 象,那么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可以否定的。今天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肯定它,明天可以 换个角度来否定它,最后搞得人无所适从、思想混乱。这种摇摆式的思维方式给我们的国 家所造成的灾难,还不够使我们警醒吗?
在思想领域,应当做到要探索有哪些新的东西需要吸收,另一方面也应该考虑在民族传统 的宝库里哪些东西需要保留。在几千年的岁月里,中华民族养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愚公 精神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应当把它继承下来,使之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