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29.试述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及其与中国的现实联系。
【正确答案】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两国的汇率应当是两国物价水平的对比,但相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言,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始终存在某种程度的偏离。巴拉萨(B.Balassa)与萨缪尔森(P.Samuelson)分别从后进国家角度和先进国家角度引入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来解释这一现象,这就是著名的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
假设一个高度简化的两国环境:发达国家称作f国,发展中国家称作d国,两国各自生产两类产品,可贸易品T和不可贸易品N。产品的生产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即劳动,对两国而言,不可贸易品占总产品的比例均为Q。我们用上标表示不同国家,用下标表示不同产品部门。
假定对于每个国家、每个产品部门,产品价格都由生产单位产品所支付的工资决定,有
P= (8.1)
f国和d国不可贸易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aN没有差异,而f国可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aT较高,即有
aTf>aTd,aNf=aNd (8.2)
由于不同行业的劳动力可以在国内自由流动,因此一国范围内,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生产者虽然劳动生产率不同,但工资水平是一样的,即有
ωTf=ωNf=ωf,ωTd=ωNd=ωd (8.3)
由式(8.1)~式(8.3)可知,f国不可贸易品的价格相对于可贸易品更贵,即

一国的整体物价水平为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的加权平均,即
Pd=PTd(1-Q)+PNdQ (8.5)
Pf=PTf(1-Q)+PNfQ
在可贸易品一价定律成立的条件下,两国汇率与可贸易品的价格满足
e= (8.6)
其中,e是市场均衡条件下的汇率,e单位的d国货币可以兑换1单位的f国货币,e上升即d国货币贬值。
而购买力平价则是整体物价水平的对比,可以表示为
PPP=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