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分析下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情况:空气污染管制;穷人收入补偿,对电话垄断进行价格管制。就每一种情况回答: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市场不灵也称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不能提供符合社会效率条件的商品或劳务,即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不能起作用或不能起有效作用的情况。从社会福利角度来看,价格机制并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调节人们经济生活的所有领域。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①外部性,即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造成的另一个经济主体的利益或成本的变化,而另一个经济主体又没有得到补偿或支付的情况;②公共产品,即对整个社会有益,但因不能获得收益或私人成本太高而私人厂商不愿意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如气象预报等;③非零交易成本,如搜集信息、讨价还价、达成合同等所需要的成本,往往使得交易难以进行;④市场特权,如垄断的存在或过度的竞争;⑤市场机制不能够解决社会目标问题;⑥非对称信息,如生产者往往具有比消费者更多的关于商品的信息等。
在本题中,污染是由于其有害公众,具有负的外部影响,而导致的市场失灵,因此需要政府进行污染管制;政府对穷人的收入补偿是对由于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而出现的市场失灵问题的纠正;对电话垄断进行价格管制是对由于垄断造成的市场失灵进行的纠正。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由于污染存在负的外部影响,政府对污染进行管制、限制污染的“产量”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公平的收入分配,因此需要政府指定国民收入再分配计划,对穷人进行收入补偿,以保证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电话行业垄断造成产量对于完全竞争条件下有效率的产出,而价格高于厂商边际成本,从而造成生产的无效率和分配的无效率,因此,需要政府对垄断进行管制。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政府不灵”即政府矫正市场不灵的努力甚至会导致比市场不灵更糟的后果。
对于污染等外部性问题,政府主要采取设置准入、制定标准和收费等方式进行管制。多数情况下,生产者通过付费的方式将排放物(比如污水、废气等)交由专门的治污企业来治理,此时,污染排放量成为治污企业的市场需求量。如果政府执法不严,使得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就会使生产者直接向社会排放,在实际上鼓励了企业的污染行为,使治污企业的需求不足,出现规模不经济。
对穷人的收入补偿的政策设计初衷并未实现或者只是部分地实现,表明收入补偿是政府失灵的表现。一方面是政府对穷人的转移支付,但另一方面预先设定的受惠对象并未获得应有的收益,甚至出现与政策设计初衷相悖的结果。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①不完全信息:将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获得完全的、真实的信息对政府来说不仅十分困难,而且也不大可能。比如要将应该获得福利资助的人与那些不应该获得福利资助的人区别开来,就是一件让政府大伤脑筋的事。②激励与委托代理难题:作为委托人的公民不能有效抑制代理人机会主义、确保其代表公民利益而不牟取自己的特殊利益,无法将代理人置于完全的监督之下。代理人总是比委托人知道得更多,这种非对称信息的状况也容易制造财政幻觉,即政府会尽力让公民觉得所承受的负担比实际的负担轻,而提供给他们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比实际价值大。③寻租、腐败和低效率:由于再分配是利益重新分割的过程,因此行政官员、利益集团在制定规则、实施政策方面有强大的动力发挥各自的影响,体现自己的意图并实现自己的利益。再分配默认一个假定,即存在一个超然的能够代表和发现全体公民利益的组织——政府,该假定是否可靠姑且不论,仅仅由于政府困于信息的限制和难以克服的激励难题,出现公共支出的低效率、寻租和腐败是不可避免。
对电话垄断的价格管制而言,如果政府规定价格等于提供电话服务的平均成本,以消除厂商的经济利润,那就会造成厂商的边际成本高于价格,帕累托最优条件被违反了,从而使价格太低、产量太高。对于电话行业的垄断来说,这样的价格管制极有可能造成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从而出现亏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补贴垄断厂商的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