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施工单位通过投标获得高架输水管道工程共20组钢筋混凝土支架的施工合同。每组支架的结构形式及工程量相同,均由基础、柱和托梁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合同工期为190天。
图1 每组支架的结构形式 开工前施工单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了施工方案及网络进度计划。
(1)施工方案。
施工流向:从第1组支架依次流向第20组。
劳动组织:基础、柱、托梁分别组织混合工种专业队。
技术间歇:柱混凝土浇筑后需养护20天方能进行托梁施工。
物资供应:脚手架、模具及商品混凝土按进度要求调度配合。
(2)网络进度计划如图2所示(时间单位:天)。
本题主要考查了网络计划中主要内容。 1.工艺逻辑关系是由工艺决定的工序之间的前后顺序关系,如基1(一)→柱1(一)。组织逻辑关系是由施工安排、组织措施等决定的先后顺序关系,如基1(一)→基1(二)。 2.用标号法确定已给部分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见图3)。 图3 标号法计算部分网络计划的关键工作 从图3可以看出,一组支架完成时间为该组托梁最早完成时间与基(一)的最早开始时间之差。即托梁1的最早完成时间为31+5-0=36(天)[第2组用时为39+5-8=36(天)]。 故完成一组支架需要36天。 3.相邻两组开工时间相差一组基础施工时间4+4=8(天)。 第20组的开工时间为8×19=152(天)(第152天的24时刻)。 4.计划总工期(20组19个步距,再加上最后一组的施工时间36天) 152+36=188(天)。 监理工程师可以批准该计划,因为计划的计算工期188天小于合同工期190天。 5.该计划的关键线路由所有基础工程,第20组柱(二)及其养护20,托梁20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