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题

教材:跳短绳(第1课时)

教学对象:水平一(小二学生)

学生人数:男:20,女:20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按照课程水平-目标要求,完成《跳短绳》第1课时教学设计(仅针对基础部分)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场地,器材以及运动负荷等方面进行设计。

【正确答案】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按照课程水平-目标要求,完成《跳短绳》第1课时教学设计(仅针对基础部分)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场地,器材以及运动负荷等方面进行设计。

跳短绳动作要领:准备姿势:身体直立,双脚略微分开,双手各拿住跳绳的一端,两小臂抬起,大约与地面平行跳绳动作:两小臂不动,以两小臂为轴,两手腕同时自然转动,充分甩动跳绳。当跳绳甩动到接近地面时,双脚同时微微跳起。同时向学生师范,在跳的过程中可以单脚支撑,也可以双脚支撑,也可以单脚互换支撑。

一、教学内容:()
二、课时:第一课时,本节课为新授课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初步掌握()的动作要领,并在练习中灵活应用;2、过程目标:在教学中,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技术,提高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3、情感目标:在练习中,感受()的魅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的基本要领和步伐动作;难点: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和动作的连贯性。

五、教学方法:1、教法:讲解示范法、练习法、情景教学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一、基本部分(20-25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巩固提高学生控球能力,寓教于乐,为()做准备。

2、学习感知

(1)教师讲解行()动作要领:

(2)完整示范动作,学生形成动作概念和运动表象。

3、分组练习:(1)先将完整的动作分解,首先练习(),掌握动作过程。(2)待学生掌握以后,再继续()练习练习。(3)组织学生两两分组进行完整的动作练习,注意()等事项。(4)增加难度,进行()练习,所有练习动作练习3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掌握教学内容。

4、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在分组练习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观察和修正动作,教师控制各组之间的进行顺序和次数,发现问题,个别解决和整体修正。

5、游戏巩固:设置不同难度()活动,进行简单的行(),分组小型比赛的形式。
二、结束部分(5-8分钟)

1、徒手灵活性健美操放松。在音乐的伴奏中,舒缓身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体育锻炼的真正魅力。

2、学生互评: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和不足,对自己有一个积极的评价

3、教师点评总结: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以及解答学生本节课遗留问题和心得。

4、整理器材:由师生共同整()和相关器材。

5、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效果预计:平均心率130-140次/分钟之间;练习密度:30-40%,中等强度。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