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下列说明。
[说明]
某省级电子政务工程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运行于政务内网的应用软件开发。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承担项目的全过程监理任务,建设单位拟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承建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在编制工程项目实施招标文件时,建设单位提出投标人资格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投标人具备《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二级或以上资质
(2)投标人通过CMMI认证(三级以上)
(3)投标人在项目所在地行政辖区内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
(4)投标人拥有国有股份
(5)投标人取得涉密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
事件2:通过公开招标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签订了实施合同,计划工期20个月。项目开工后,第7个月末监理进行进度和投资控制时取得投资情况数据如表3-1所示。
表3-1项目1-7月投资情况表(单位:万元)
月份 第1月 第2月 第3月 第4月 第5月 第6月 第7月 合计
拟完工程计划投资 130 130 130 300 330 210 210 1440
已完工程计划投资 70 130 130 300 210 210 204 1254
已完工程实际投资 70 130 130 310 210 228 222 1300
事件3:为了严格、有效地实施软件配置管理,建设单位和监理要求承建单位应按相关标准做好软件配置管理工作,以满足项目管理质量要求。

问答题 逐条指出事件1中建设单位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分别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投标人具备《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二级以上资质的要求应采纳。
理由:国家有关部门(文件)要求。
(2)投标人通过CMMI认证(三级以上)的要求应采纳。
理由: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对保证工程质量有促进)。
(3)在项目所在地行政辖区内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的要求不应采纳。
理由: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
(4)拥有国有股份的要求不应采纳。
理由: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
(5)取得涉密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的要求应采纳。
理由:因为系统要运行于内网,所以必须取得涉密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才能承担工作。
【答案解析】[解析] 本问题考核的是考生对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规范等知识的掌握与综合运用能力。
(1)投标人具备《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二级或以上资质。这项要求是合理的,理由是,首先是这项要求并未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这项要求对有效遴出选合格的承建单位有利。
(2)投标人通过CMMI认证(三级以上。这项要求合理,理由是:该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是运行于政务内网的应用软件开发,为了保证软件开发过程的规范性和软件质量,要求投标人具备CMMI认证(三级以上可以更好的达到此目标)。
(3)投标人在项目所在地行政辖区内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这样要求违法,理由是,该要求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六条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招标投标活动不受地区或者部门的限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限制或者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投标,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招标投标活动”。
(4)投标人拥有国有股份。这项要求违法,理由是:该要求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六条、第十八条规定,“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
(5)投标人取得涉密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这项要求合理,根据题目给出的项目建设内容是运行于政务内网的省级电子政务系统,因此按照国家保密局的有关规定,承建单位必须具备,涉密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
问答题 事件2中,请分析第7月末的投资偏差和以投资额表示的进度偏差。
【正确答案】7月末投资偏差1254-1300=-46(万元)<0,投资超支。
7月末进度偏差=1254-1440-=-186(万元)<0,进度拖延。
【答案解析】[解析] 挣值法又称为赢得值法或偏差分析法。挣得值分析法是在工程项目实施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是对项目进度和费用进行综合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需要掌握挣值法的计算公式:
BCWS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计划要求完成的工作量所需的预算费用。计算公式为:BCWS=计划工作量×预算定额。BCWS主要是反映进度计划应当完成的工作量(用费用表示)。
ACWP (Actual Cost for Work Performed)是已完成工作量的实际费用,ACWP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所消耗的费用。ACWP主要是反映项目执行的实际消耗指标。
BCWP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按实际完成工作量及按预算定额计算出来的费用,即挣得值(Earned Value)。BCWP的计算公式为:BCWP=已完工作量×预算定额。BCWP的实质内容是将已完成的工作量用预算费用来度量。
SV=BCWP-BCWS,当SV为正值时表示进度提前,SV为负值表示进度延误。若SV=0,表明进度按计划执行。
CV=BCWP-ACWP,当CV为负值时表示执行效果不佳,即实际消费费用超过预算值即超支。反之当CV为正值时表示实际消耗费用低于预算值,表示有节余或效率高。若CV=0,表示项目按计划执行。
问答题 《ISO/IEC 12207-1995信息技术一软件生存期过程》指出配置管理过程是在整个软件生存期中实施管理和技术规程的过程。针对事件3,请选择恰当的内容填入图3-1中的A、B、C和D空中。
[*]
供选择的答案:
A~D.①配置审核 ②配置标识 ③配置控制 ④软件配置报告
⑤版本控制 ⑥基线与变更控制
【正确答案】A.② B.③ C.① D.④
【答案解析】[解析] 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中得到的阶段产品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设计规格说明、程序,甚至需求规格说明都可能在开发过程的某些时刻出于某种原因需要变更。软件的这种经常变更的情况必须按一定的受控方式进行,否则就要出现混乱。这就是软件配置管理的原始指导思想。受控制的对象叫做软件配置项。
关于什么是软件配置管理,已出现多种定义。下面列出几种。
《ISO/IEC 12207-1995信息技术一软件生存期过程》:配置管理过程是在整个软件生存期中实施管理和技术规程的过程。它标识、定义系统中的软件项并指定基线;控制软件项的修改和发行;记录和报告软件项的状态和修改申请的完整性、协调性和正确性;以及控制软件项的储存、装载和交付。
《IS0 9000-3:1997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第三部分:IS0 9001:1994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供应和维护中的使用指南》:软件配置管理是一门管理学科,它对配置项的开发和支持生存期给予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指导。配置管理的应用取决于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大小。
巴比奇(W.Babich):软件配置管理能够协调软件的开发,使得混乱减小到最小。软件配置管理是一种标识、组织和控制修改的技术,其目的是最有效地提高生产率。
《GB/T 11457-1995软件工程术语》:软件配置管理是标识和确定系统中配置项的过程,在系统的整个生存周期内控制这些项的投放和更动,记录并报告配置的状态和更动要求,验证配置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配置状态报告能够清楚、及时地记载软件配置的变化。每次新分配一个软件配置项或更新一个已有软件配置项的标识,或者一项变更申请被变更控制负责人批准,并产生了一个工程变更顺序时,在配置状态报告中就要增加一条变更记录条目。一旦进行了配置审核,其结果也应当写入报告之中。配置状态报告可以放在联机数据库中,以便软件开发人员或软件维护人员可以对它进行查询或修改。此外,软件配置报告中新登录的变更应及时通知给软件管理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