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近几年来,国内曾经发生的一系列冤案得到平反昭雪,一时间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事实上,我国在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就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并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时保留了这些条款,而这些冤假错案大多正是发生在1996年之后,这说明,法律规定要真正落实并不容易。一段时间以来,疑罪从有、疑罪从轻、疑罪从挂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疑案,司法机关常常作出“留有余地”的判决是冤假错案之源。纠正的冤假错案在类型上由“真凶再现型”“亡者归来型”转变为“证据不足型”,是司法机关在司法理念上的重大转变。
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法治理念对法治的意义以及培养法治理念的措施。
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冤假错案的发生和纠正困难是对公平正义的最大折损,是“无罪推定”原则和“疑罪从无”观念长期得不得贯彻落实的必然结果。“有罪推定”观念一段时间以来在社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司法机关、执法机关,抑或是被害人及其近亲属都很难接受“疑罪从无”,即便是司法机关有心坚持“无罪推定”,在执法机关或者被害人及其亲属的压力乃至整个社会的舆论压力下也很难做到“疑罪从无”。“宁可放过一个坏人,不能冤枉一个好人”的观念社会上争议很大,可见公平正义等法治理念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性和贯彻的艰巨性,这种法治观念不仅涉及司法机关,而且也关系法治建设的整个系统(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是指导和调整法治国家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
(2)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当:
①在立法方面,就是要坚持立法的统一性、民主性、科学性。因为法治的基本理念要求具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从而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要达到公平正义就必须保证立法的民主性、科学性。
②在执法方面,就是坚持依法行政、讲求效率、正当程序原则。因为执法为民要求求真务实、甘当公仆、文明执法、清正廉洁。公平正义要求合法合理、平等对待、及时高效、程序公正。
③在司法方面,就是要坚持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依法治国,公平正义,也才能正确处理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从而达到执法为民、服务大局。
④在守法方面,依法治国的理念,即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能够促使人们提高守法的自觉性,反过来又有助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