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1.案例任务
根据上级要求,某市决定开展全市的城镇地籍调查(城镇土地调查)工作。城镇地籍调查工作主要分为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案例任务是完成该市地籍测量工作。
2.测区基本概况
该市总面积4800km2,地形分为平地和丘陵地两种,其中,绝大多数是平地,约占整个测区80%的面积,主要位于测区东的大部分地区;测区内有少量丘陵地区,主要集中在测区的西部,其面积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0%。
建成区330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建筑为主。
3.主要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范》;
(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验收办法》;
(5)《土地现状分类标准》;
(6)《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及编号》;
(9)《城市测量规范》。
4.数学基础
(1)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5.现有成果资料
(1)县级以上行政区界线资料;
(2)覆盖该地区的国家四等平面控制点资料;
(3)该地区最新的1:10000比例尺地形图。
6.测图比例尺与分幅
测图比例尺与分幅:地籍图采用1:500比例尺,地图分幅为50cm×50cm矩形分幅。
问题:

问答题 简述地籍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
【正确答案】地籍测量主要基本要求包括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基本精度、界址点、精度要求和地籍图、宗地图的基本要求。
1)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基本精度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应在城市平面控制网之下,采用GPS测量、导线、三角锁(网)等形式布设。平面控制测量可附合两次,图根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可用于二类地区最低一级控制点的布设。
地籍导线布测应根据界址点测定精度要求而定,一类地区应布设三级导线、拨地导线两级,二类地区可布设拨地导线、图根导线两级。
GPS测量可采用一、二级网布测。
2)界址点的精度要求界址点的精度要求见下表。
界址点精度及适用范围
类别 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
位误差/cm
界址点间距允
许误差/cm
界址点与邻近地物
点关系距离允许误
差/cm
适用范围
中误差 允许误差
±5 ±10 ±10 ±10 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
的界址点
±7.5 ±15 ±15 ±15 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点及村庄
内部界址点
注:界址点对邻近网根点点位误差系指用解析法测量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及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系指各种方法测量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
3)地籍图、宗地图的基本要求
(1)比例尺的选择:大、中城市市区、大独立工矿区,一般采用1:500比例尺;郊县城镇、小独立工矿区一般采用1:1000比例尺。
(2)基本地籍图的主要内容:各级行政区界线,地籍平面控制点、地籍编号,界址点及界址线,街道名称、门牌号,在宗地内能注记下的单位名称,河流、湖泊及其名称,以及必要的建(构)筑物和地类号。
宗地图是土地证书和宗地档案的附图,内容包括:本宗地号、地类号、宗地面积;界址点及界址点号、界址边长;邻宗地号及邻宗地界址示意线等。地籍图上应适当测设部分高程注记点,在大面积没有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空旷地带,可适当绘制等高线。其他要素可按具体项目技术要求执行。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地籍要素测量应测定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地籍要素测量应测定的内容如下:
(1)界址点、线及其他重要的界标;
(2)行政区域、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的界线;
(3)建筑物和永久性的构筑物;
(4)地类界和保护区的界线。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简述地籍测量成果的检查验收内容。
【正确答案】城镇地籍调查成果实行作业人员自检、作业组互检、作业队专检,由省级验收的三检一验制。
具体检查验收内容表述如下。
1)自检
(1)检核权属调查结果。主要检核权属调查确认的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与土地登记申请书上的土地所有者、使用者是否一致;认定界址的手续是否完整、规范;界址点的实地位置是否设立了固定标志,界址边的走向是否合理;界址点有无遗漏等。
(2)检查地籍调查表。主要检查地籍调查表填写内容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检查宗地籍图。主要检查宗地形及宗地与邻居关系是否与实地一致;勘丈数据是否齐全;注记位置是否清晰准确;勘丈数据有无条件检核结果且是否符合《规程》要求:宗地持坐落、门牌号、宗地号、界址点号、相邻宗地号、指北方向及作业日期等,记录有无错漏。
(4)检查地籍测量的成果。
①控制测量检查。主要检查用于建立平面控制的已知控制点、控制边,其坐标和方位角数据是否正确;资料来源及可靠程度如何(包括原控制网的技术、使用的仪器、测回数、平差方法及精度指标等);抄录的起算数据,使用前是否进行了外业复核;控制网布设的合理性(如网形结构、控制面积等);各项精度指标及有关成果是否符合《规程》的要求。
②细部测量检查。主要检查手簿及各项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③地籍原图检查。首先,检查原图图廓线及方格网的绘制精度是否符合《规程》的要求;图幅编号、座标注记是否正确。然后检查自然街坊(含无邻户的独立宗地)外廓界点及界址边的展绘是否正确;核对无误后,再检查街坊内各宗地的界址及地上建筑物的展绘是否正确;破幅宗地的接边是否符合要求。最后检查图面要素、注记用点线绘制是否符合《规程》和图式要求;面积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原图在检查中要对照解析界址点成果表和宗地草图分步骤进行。
2)互检
主要检查项目与自检相同。先进行内业检查,后进行外业检查。内业检查出的问题应做好记录,待外业检查时重新核对,需纠正改动的,由检查人员会同作业人员确认后实施。
3)专检
主要检查地籍调查成果的图、表、册中,对应内容的一致性及其与宗地权属状况的一致性,对经过自检和互检的调查成果进行全面的内业检查和重点野外检查。具体内容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部分。重点检核原始调查启示和原始测量数据的正确性;检查项目及步骤与自检基本相同后,检查后提出专检记录。对需要修改纠正的问题会同作业人员确认后实施。
4)验收
验收在三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验收要写出验收抽检分析报告和验收评定意见书。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