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观点认为,人字队形与定向有关。以斑头雁飞越喜马拉雅山为例,该行程需要找到和穿越几个高海拔的通道,利用这些通道也许能节省几千米的上升高度。斑头雁的寿命有20~30年,有些个体已经从印度向北迁飞了许多次。因此,很可能是年长有经验的斑头雁在队伍的前面带路,取道最经济的路线,而无需飞越最高的山峰(这也偶有发生,比如有小群鸟儿飞越珠穆朗玛峰的情形)。这一观点带来了几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为什么鸟儿要保持人字形队列,而不是一只紧跟一只另外,保持队形似乎只是黑颈鹤、斑头雁这样体型较大的鸟类的特征。许多小型的候鸟成群迁飞时,通常是处于混乱的模式。虽然它们也有定向的需求,但没有排成人字形也没有问题。
第二种观点认为,这种按一定队形迁飞的行为与节约能量以降低迁徙飞行的能量消耗有关。在最近冬奥会上的速滑项目和夏季奥运会的白行车项目中也你会看到类似的行为。在比宴中,速滑或自行车运动员以一种很紧凑的队形前进,一名运动员在前,另外三名依次紧随其后。速滑和自行车比赛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体能消耗是为了克服空气阻力。后面的三名选手都能受益,因为这种队形能减少他们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但前面开路的选手由于需要克服全部阻力很容易精疲力尽。因此,在速滑和自行车比赛中,参赛选手会轮流在前面开路,从而保证大家都能同等受益。对以人字形队列迁徙的鸟进行仔细观察发现,它们也是采用这种团队协作的方式,前面带路的鸟儿不时与后面的鸟儿换位。那么,如果以队形的形式迁飞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为什么鸟儿不选择以直线的队形来飞行2因为一个紧跟一个飞行似乎能最大程度地减小眼随者需要克服的空气阻力。毫无疑问,速滑或自行车团队如果采用人字队形是不可能拿到冠军的。飞行运动与陆地上的运动一个关键的不同点是,飞行运动除了要克服水平方向.上的空气阻力,还需要产生保持飞行状态的上升力。自行车运动员和速滑运动员没有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有地面反作用力的支撑。也许,飞行时 稍微偏移位于前面的同伴,并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空气阻力,但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跟随的鸟儿保持升力的体能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