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论述题 教师李某与银行职员刘某因争抢停车位发生冲突,刘某一怒之下将李某的汽车砸坏。李某报警后,县公安局对刘某作出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处罚执行后,刘某为报复李某将其打成重伤。检察院以涉嫌故意伤害罪依法对刘某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认为,刘某将李某打成重伤,存在主观故意,构成故意伤害罪。法院根据我国《刑法》第234条及相关法律,判处刘某有期徒刑5年,赔偿李某人民币7万元整。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法理学的相关理论,回答并分析下列问题:
问答题     法院对刘某刑事责任的归结体现了哪些法律归责原则?
 
【正确答案】法院对刘某刑事责任的归结体现以下的法律规责原则。①责任法定原则。刑事法律是追究刑事责任的唯一法律依据,法院依据刑法,判处刘某承担刑事责任是责任法定原则的体现。②因果联系原则。刘某的违法行为,与李某受到的伤害之间、刘某的主观恶意与刘某的违法行为之间均有直接的因果关系。③责任相称原则。刘某将李某打成重伤且具有明显的主观故意,其所承担的刑事责任同其主观恶性与造成的损害相当,符合责任相称原则。④责任自负原则,刘某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故为其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本案中出现了哪几种法律制裁形式?
 
【正确答案】本案中出现了三种法律制裁形式:①县公安局对刘某作出的行政拘留与处罚,属于行政制裁。②法院判处刘某有期徒刑5年,属于刑事制裁。③法院判处刘某赔偿李某人民币7万元整,属于民事制裁。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