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
近年来,网络成为反腐的新战场。
去年,有网友爆料南方某市一政府官员拥有几十套住房,网民称之为“房叔”,当地纪委根据网上线索,查出其确有贪污受贿的犯罪事实。
去年,某省境内高速公路发生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事后网上刊登了一幅该省安监局局长在事故现场面带微笑的照片,他戴有一块价格不菲的世界名表。网友不满其微笑表情,进而在网上搜索发现,该局长还在多个场合戴有多款不同的世界名表,于是戏称他为“表哥”。由于他的正常收入应该无力购买如此多的世界名表,因此被怀疑有腐败行为,该省纪检部门据此查实“表哥”确有严重腐败问题。
不久前,网上出现了某地几名官员的不雅照,引起很大的轰动,当地纪检部门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调查,经查实,这些不雅照是有人利用电脑合成的,目的是对官员进行敲诈。这场风波虽然过去,但已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与常规反腐手段相比,网络反腐有哪些利弊?_____
目前,“网络反腐”不断展现出自身的强大力量,从“房叔”“表哥”,再到“不雅视频”等热点事件,“网络曝光”已经成为反腐的先锋和利器。与过去传统媒体曝光以及实名举报相比,网上举报拥有速度快、影响大和成本低、风险低等特点。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网络反腐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举报的真实性、可靠性往往有待考证。
网络反腐因其独有的特点,表现出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络平台具有巨大的信息提供功能。网络因其遍及各地、连接亿万百姓而成为了各行各业的无尽资源宝藏,网络披露正在成为我国获取有关反腐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
第二,网络反腐弥补了传统制度反腐的缺位。由于腐败本身具有高度隐蔽性,而且高层干部的权力大,可获利资源多,权钱交易的范围广,单纯依靠传统反腐手段不足以使腐败行为快速、完全曝光。网络反腐省去了传统的信访等上传下达的缓慢过程,提高了反腐效率,降低了举报人的风险;通过网络,网民可以多渠道地搜集证据和信息,让全社会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关注到惩治腐败的进度。
第三,网络反腐有着巨大的威慑和警示作用。由于网络的受众面广,数量庞大的网民群体对案件查处情况的关注,对涉案事件、人物等的持续曝光、追踪、评论可以迅速形成一股巨大的社会舆论力量,这不仅能有效推动案件的及时公正处理,对全社会也能起到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然而,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兴的反腐通道,还没有规范化,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年轻、易冲动、缺乏辨别力、社会财富占有少的网民群体往往利用网络作为他们发泄对社会不满的主要场所,利用网络的隐蔽性随意捏造事实、散布谣言,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或者肆意暴露他人隐私,甚至诬陷他人。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不仅让有关部门难辨真伪,还可能给他人的生活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第二,网络反腐有可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大量网民都站在一个言论自由的高度,尽其所能地揭发贪官的腐败行为,却没有意识到,在对官员的行为进行披露与追踪报道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已经侵犯了包括其家人在内的隐私权。在证据不确凿的条件下,将当事人的资料不负责任地公开,不但侵犯了个人的权利,也会对其家属造成重大的伤害。
如何发挥网络反腐正能量?_____
目前,“网络反腐”不断展现出自身的强大力量,从“房叔”“表哥”,再到“不雅视频”等热点事件,“网络曝光”已经成为反腐的先锋和利器。与过去传统媒体曝光以及实名举报相比,网上举报拥有速度快、影响大和成本低、风险低等特点。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网络反腐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举报的真实性、可靠性往往有待考证。
网络反腐因其独有的特点,表现出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络平台具有巨大的信息提供功能。网络因其遍及各地、连接亿万百姓而成为了各行各业的无尽资源宝藏,网络披露正在成为我国获取有关反腐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
第二,网络反腐弥补了传统制度反腐的缺位。由于腐败本身具有高度隐蔽性,而且高层干部的权力大,可获利资源多,权钱交易的范围广,单纯依靠传统反腐手段不足以使腐败行为快速、完全曝光。网络反腐省去了传统的信访等上传下达的缓慢过程,提高了反腐效率,降低了举报人的风险;通过网络,网民可以多渠道地搜集证据和信息,让全社会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关注到惩治腐败的进度。
第三,网络反腐有着巨大的威慑和警示作用。由于网络的受众面广,数量庞大的网民群体对案件查处情况的关注,对涉案事件、人物等的持续曝光、追踪、评论可以迅速形成一股巨大的社会舆论力量,这不仅能有效推动案件的及时公正处理,对全社会也能起到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然而,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兴的反腐通道,还没有规范化,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年轻、易冲动、缺乏辨别力、社会财富占有少的网民群体往往利用网络作为他们发泄对社会不满的主要场所,利用网络的隐蔽性随意捏造事实、散布谣言,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或者肆意暴露他人隐私,甚至诬陷他人。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不仅让有关部门难辨真伪,还可能给他人的生活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第二,网络反腐有可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大量网民都站在一个言论自由的高度,尽其所能地揭发贪官的腐败行为,却没有意识到,在对官员的行为进行披露与追踪报道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已经侵犯了包括其家人在内的隐私权。在证据不确凿的条件下,将当事人的资料不负责任地公开,不但侵犯了个人的权利,也会对其家属造成重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