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平原地区拟建某化工厂,以乙烯和乙酸乙烯为原料生产乙烯—乙酸乙烯(EVA)共聚物,年产量为6万t,主要原料及公用工程均依托于总公司。表1为项目的核定排放量,表2为危险源识别表,表3为乙烯-乙酸乙烯工程的物料平衡表

{{B}}表1 该项目的核定排放量{{/B}}

污染物名称
乙烯
乙酸乙烯
NO2
CO
核定排放量Qi/(t/h)
2×10-3
1.8×10-3
2×10-4
1×10-3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C0i(mg/m3)
3
0.15
0.24

10

{{B}}表2 危险源识别表{{/B}}
类别
危险物质
临界量标准/t
新建装置
生产场所
贮运区
生产场所/(t/h)
贮运区

易燃物质

乙烯
1
10
6.4
-
丙烯
2
20
0.02
-
{{B}}表3 乙烯-乙酸乙烯工程的物料平衡表{{/B}}
投入/(t/a)

产出/(t/a)

乙烯
49637
产品EVA
60000
乙酸乙烯
12137
副产品
405
丙烯(分子量调节剂)
158
废乙酸乙烯
965
聚丙丁烯(润滑油)
226
废溶剂油
38
异十二烷(引发剂溶剂)
249
排氧化炉废气
350
2,6-二叔丁基对甲酚(抗氧剂)
40
排火炬废气
750
对苯二酚(阻聚剂)
2
无组织排放废气
?
引发剂
64
氢氧化钠
2

该项目产生的部分有机废气通过进口的再生式热氧化炉焚烧处理,挥发性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供货商提供的技术参数,再生式热氧化炉处理效率为98.0%,排气量为3.5×104m3/h,处理前VOC的量为46.1kg/h。
问答题
根据表1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根据表1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先计算等标排放量Pi,见表8。

{{B}}表8 等表排放量计算{{/B}}

污染物名称
乙烯
乙酸乙烯
NO2
CO
核定排放量Qi/(t/h)
2×10-3
1.8×10-3
2×10-4
1×10-3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c0i/(mg/m3)
3
0.15
0.24
10
等标排放量Pi/(m3/h)
6.7×105
1.2×107
8.3×105
1.0×105

其中乙酸乙烯的等标排放量最大,对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T2.2-93)中“评价工作级别”数据,Pi<2.5×108m3/h,故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考点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环评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T 2.2-93)的掌握和应用情况。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应了解项目拟建地地形情况,并在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进行分析后,选择1~3个主要污染物,计算其等标排放量Pi。本评价列出4个污染物,其中等标排放量最大者乙酸乙烯的 Pi=1.2×107m3/h<2.5×108m3/h,位于平原地区,故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级。
在等标排放量Pi计算过程中应注意单位的换算:
Pi=Qi×109/c0i
式中:Pi——等标排放量,m3/h;
Qi——单位时间排放量,t/h;
c0i——大气环境质量标准,mg/m3
109——换算系数,1t=109mg。
在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确定大气、水、声、生态、风险的评价等级是很重要的环节,定下评价等级后才能确定评价范围和监测布点。需要配合对项目拟建地及周边环境的地形、水体、声环境、生态环境、风险环境、环境保护目标进行调查,向地方的环保主管部门确认大气、水、声的环境质量标准,从而确定评价等级。
问答题
根据表2确定环境风险评价等级。根据导则的要求,应如何进行应对事故影响分析?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根据表2确定环境风险评价等级。根据导则的要求,应如何进行应对事故影响分析? 该工程涉及的危险化学物质中生产场所的乙烯为重大危险源,属易燃物质,对比《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关于风险评价等级的划分方法,确定该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为一级。 根据导则的要求,应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并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作出应急预案。 [考点分析] 环境风险分析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章节,尤其是在石化、医药行业。需要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明其影响范围和程度,并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作出应急预案。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提出:此导则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主要系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名录》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信息化学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采掘业、建材等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 因此,在进行以上行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有环境风险评价篇章。 该题考查环评人员对《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掌握和应用情况,而对于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对环境严重的破坏,环评报告中则需要加强风险评价方面的内容。
问答题
根据表3计算无组织排放废气的量。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根据表3计算无组织排放废气的量。 (49637+12137+158+226+249+40+2+64+2)-(60000+405+965+38+350+750)=7t/a 根据物料平衡,计算出无组织排放废气量应为7t/a。 [考点分析] 该题是要求环评人员利用物料平衡计算无组织废气排放量,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量对于计算卫生防护距离是十分重要的参数,无组织排放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卫生防护距离的大小。 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量可以根据经验数据推断、进行类比调查、通过物料平衡计算,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最好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比较。
问答题
计算经再生式热氧化炉处理后VOC的排放量及排放浓度。由于地方环保部门要求VOC的排放浓度在20mg/m3以下,因此供货商应至少将热氧化炉的处理效率提高到多少?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计算经再生式热氧化炉处理后VOC的排放量及排放浓度。由于地方环保部门要求VOC的排放浓度在20mg/m3以下,因此供货商应至少将热氧化炉的处理效率提高到多少?
处理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46.1×(1-98.0%)=0.92kg/h
处理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浓度:
(0.92×106)/(3.5×104)=26.3mg/m3,不能满足地方环保要求。
要满足地方环保要求至少应达到的处理效率:
(46.1×106/3.5×104-20)/(46.1×106/3.5×104)×100%=98.5%
[考点分析] 该题是要求环评人员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确定污染物经处理后的排放浓度,并依照排放标准,判断其能否做到达标排放。若不能达标,还得要求建设单位进行改进,以保证达标排放。
实际工作中,环评人员不能机械地照搬建设单位可行性报告中的技术数据,应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具体核实建设单位提供的数据,以环境保护的标准来要求建设单位的污染控制效果,做到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