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根据表1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先计算等标排放量P
i,见表8。
{{B}}表8 等表排放量计算{{/B}}
污染物名称 |
乙烯 |
乙酸乙烯 |
NO2 |
CO |
核定排放量Qi/(t/h) |
2×10-3 |
1.8×10-3 |
2×10-4 |
1×10-3 |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c0i/(mg/m3) |
3 |
0.15 |
0.24 |
10 |
等标排放量Pi/(m3/h) |
6.7×105 |
1.2×107 |
8.3×105 |
1.0×105 |
|
其中乙酸乙烯的等标排放量最大,对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T2.2-93)中“评价工作级别”数据,P
i<2.5×10
8m
3/h,故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考点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环评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T
2.2-93)的掌握和应用情况。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应了解项目拟建地地形情况,并在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进行分析后,选择1~3个主要污染物,计算其等标排放量P
i。本评价列出4个污染物,其中等标排放量最大者乙酸乙烯的
P
i=1.2×10
7m
3/h<2.5×10
8m
3/h,位于平原地区,故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级。
在等标排放量P
i计算过程中应注意单位的换算:
P
i=Q
i×10
9/c0
i
式中:P
i——等标排放量,m
3/h;
Q
i——单位时间排放量,t/h;
c0
i——大气环境质量标准,mg/m
3;
10
9——换算系数,1t=10
9mg。
在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确定大气、水、声、生态、风险的评价等级是很重要的环节,定下评价等级后才能确定评价范围和监测布点。需要配合对项目拟建地及周边环境的地形、水体、声环境、生态环境、风险环境、环境保护目标进行调查,向地方的环保主管部门确认大气、水、声的环境质量标准,从而确定评价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