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明化合物S的熔融性质,并分析像图中各界线上温度变化的方向以及界线和无变量点的性质;
2、确定初始状态点为1、2、3和4 的过冷熔体的冷却结晶过程;
3、用箭头标出△ABC边上及各界线上的温降方向,并判断各界线性质;
4、分别将初始状态点为5和6的熔体,在平衡态条件下加热至完全熔融,说明其固液相组成的变化路径。
P1P2为转融界线,P1E、P2E为共融曲线;
E为低共熔点,P1、P2为单转融点。
(2) 初始状态点1:
液相: 1→a(L→A, F=2) →P1(L+A→C+ S,F=1)→P1(L→A+ S,F=0,L消失)
固相: A→A(A)→b(A+S)→1(A+C+S)
初始状态点2:
液相: 2→a(L→A, F=2) →c(L→A +S,F=1)→P1、P2(L→A+ S2,F=0,L消失)
固相: A→A(A)→2(A+S)→2(A+C)
初始状态点3:
液相: 3→a(L→S, F=2) →d(L→B +S,F=1)→E(L→B+C+ S2,F=0,L消失)
固相: S→S(S)→e(B+S)→3(B+C+S)
初始状态点4:
液相: 4→a(L→A, F=2) →f(L→B +A,F=1)→P2(L+A→B+ S2,F=0,L消失)
固相: A→A(B)→g(B+A)→3(B+ S)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