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

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凡要求作选择回答的问题,应将与所 选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括号内。凡要求作陈述回答的问题,请 20 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区域。)

郑宇是我国当代知名文学评论家,1967 年去世,儿子郑明是其唯一法定继 承人。2012 年,郑明将 1957—1967 年郑宇写给他的家信进行整理,挑选出 96 封书信,按照落款时间顺序,编辑成《父亲最后的来信》(以下简称《来信》)。 2013 年 1 月,郑明与甲出版社订立出版合同,合同约定郑明授予甲出版社在国 内以纸质图书形式出版《来信》中文版的专有出版权,有效期为自合同签订之日 起 5 年。同时,双方还订立了一份《数字出版协议》,约定:郑明授权甲出版社 将《来信》制作成电子图书复制、发行和通过信息网络传播;郑明授权甲出版社 享有《来信》的改编权。以上两项授权的有效期均为自合同签订之日起 10 年。

2013 年 4 月,《来信》一书出版,封面署“郑宇 著 郑明 编”。该书上 市后,广受读者好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充分发掘该书的 价值,2017 年 2 月,甲出版社数字出版部门邀请当地广播电台著名主持人朗读 《来信》全书,录制为音频,并将该音频制作成有声读物,上传到甲出版社网站 供读者在线听书。

2018 年 2 月,甲出版社新出版《郑宇的来信》一书,封面署“郑宇 著”。 经比对,《郑宇的来信》一书除增加一篇出版前言之外,其他内容与《来信》完 全一致。

郑明认为甲出版社未经许可传播有声读物和出版《郑宇的来信》且不付酬的 行为侵犯其著作权,遂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庭审时,甲出版社辩称:第一,《来 信》中收录的所有书信作者均是郑宇,因郑宇于 1967 年去世,《来信》的著作财 产权保护期已在 2017 年 12 月 31 日截止,甲出版社于 2018 年出版《郑宇的来信》 也就不必再向郑宇的法定继承人支付报酬;该书封面上已经标明“郑宇 著”, 这就充分尊重了作者的人身权利。因此,出版社没有侵权。第二,将文字内容制 作成有声读物是对作品的改编,将有声读物上传到网站供读者在线收听是通过信 息网络传播作品,甲出版社已经通过《数字出版协议》获得郑明对作品的改编权 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许可使用,且授权还在有效期内。所以,出版社没有侵犯郑 明的著作权。

单选题

问题一: 《父亲最后的来信》属于什么种类的作品?请作选择回答。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问答题

问题二: 请对问题一的选答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郑明将父亲郑宇 1957—1967 年写给他的家信进行整理,挑选出 96 封书 信,按照落款时间顺序,编辑成《父亲最后的来信》。此行为属于著作权意义上 的汇编行为,《父亲最后的来信》属于汇编作品,其著作权属于汇编人郑明。

【答案解析】
问答题

问题三: 甲出版社辩称《父亲最后的来信》著作财产权保护期已经截止,是否成立? 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成立。因为虽然《父亲最后的来信》中的郑宇信件著作财产权保护期 截止于 2017 年 12 月 31 日,但是《父亲最后的来信》是作为郑明享有著作权的 汇编作品,郑明尚健在,其著作财产权保护期还没有截止。

【答案解析】
问答题

问题四: 出版社出版《郑宇的来信》一书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哪些权利?为什么?

【正确答案】

出版社出版《郑宇的来信》侵犯了郑明的署名权、复制权、发行权、获 得报酬权。《郑宇的来信》与《父亲最后的来信》实为同一作品,其著作权人应 该是郑明,而甲出版社出版《郑宇的来信》时未经郑明许可,也未为其署名,且没有支稿酬。

【答案解析】
问答题

问题五: 甲出版社有权将《父亲最后的来信》制作成有声读物供读者在线收听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可以。因为甲出版社在将《父亲最后的来信》录制成音频、制作成 听书发行时,没有得到著作权人郑明的事先授权。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