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设计一个网络时,分配给其中一台主机的IP地址为192.55.12.12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00则该主机的主机号是______;可以直接接收该主机广播信息的地址范围是______。
单选题
  • A.0.0.0.8
  • B.0.0.0.120
  • C.0.0.0.15
  • D.0.0.0.24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IP地址的基本知识。 IP地址由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构成,主机地址可进一步划分为子网号和主机号两部分,三者的区分需借助子网掩码实现。 主机号是IP地址中去掉网络地址、子网号后的部分,其计算方法可简单利用公式主机号=IP地址AND(NOT(子网掩码))计算。 1台计算机发出的广播消息,只有处在同一子网(网络)内的计算机才能接收到。192.55.12.120的子网(网络)地址=IP地址AND子网掩码=(192.55.12.120 AND255.255.255.240)=192.55.12.112,IP地址的最后4位为主机号,范围为0~15,加在子网号后面即可。
单选题
  • A.192.55.12.120~192.55.12.127
  • B.192.55.12.112~192.55.12.127
  • C.192.55.12.1~192.55.12.254
  • D.192.55.12.0~192.55.12.25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单选题 在一个网络内有很多主机,现在需要知道究竟有哪些主机。其方法是:从指定网络内的第一个主机地址开始,依次向每个地址发送信息并等待应答。该方法所使用的协议及报文是______。
  • A.ICMP,回送请求报文
  • B.UDP,17类型报文
  • C.TCP,SYN报文
  • D.PING,测试报文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ICMP的基本内容。
由于IP是一个不可靠、非连接的尽力传送协议,数据报是采用分组交换方式在网络上传送的。因此当路由器不能够选择路由或传送数据报时,或检测到一个异常条件影响它转发数据报时,就需要通知初始源网点采取措施避免该问题。而完成这个任务的机制就是ICMP,它是IP的一部分,属于网络层协议,其报文是封装在IP数据单元中进行传送的,在网络中起到差错和拥塞控制的作用。
ICMP中定义了13种报文,包括回送应答、目的地不可达、源站抑制、重定向(改变路由)、回送请求、数据报超时、数据报参数错、时间戳请求、时间戳应答、信息请求(已过时)、信息应答(已过时)、地址掩码请求、地址掩码回答。
(1)检测目的站的可达性与状态(ping命令):使用回送请求和回送应答报文。
(2)目的站不可达报告:当路由器无法转发或传送IP数据报时,就会向初始源网点发回该报文,通常包括网络不可达、主机不可达、协议不可达、端口不可达、需要分片但IP数据报的DF置位、源路由失败、目的网络未知、目的主机未知、源主机被隔离、与目的网络的通信被禁止、与目的主机的通信被禁止、对所请求的服务类型网络不可达、对所请求的服务类型主机不可达。
(3)拥塞和数据流控制:当数据报到达太快,以至于主机或路由器无法处理时,就会发出源站抑制报文。要注意的是,没有与其功能相反的报文,ICMP会一直发送源站抑制报文,直到可以处理时,停止发送。
(4)路由器改变路由请求:Internet路由表通常在很长时间内是不会变化的,但当路由器检测到一台主机使用了非优化路由时,就会向其发送一个重定向报文。
(5)过长的路由或环路检测:当数据包在网际上无休止地转发时,会导致TTL归零,这时就会被丢弃,此时也就会向源发出数据报超时报文。
(6)时间戳请求、时间戳应答是用来实现时钟同步和传送时间估计的。
(7)数据报参数错是当路由器或主机发现数据报中的问题并没有被前面的ICMP差错报文提到的时候,发送给源站的。
(8)信息请求、信息应答报文已被认为过时不用,最初是用来让主机在系统启动时发现IP地址用的。
(9)地址掩码请求、地址掩码回答报文主要是用来使主机能够获知本地网络所使用的子网掩码用的。
一是当ICMP报文出现差错时,是不会再引起新的ICMP报文的。二是一个:ICMP报文有3个固定长度的字段:ICMP类型、代码以及ICMP校验和字段。报文类型决定了剩余部分的格式和含义。
ICMP报文有8字节的报头和可变长度的数据部分。虽然对每一种报文类型,报头的其他部分是不同的,但前4字节对所有类型都是相同的,如下图所示。
[*]

(1)ICMP报文的第一个字段是ICMP的类型,它定义了报文类型。
(2)代码字段指明了发送这个特定报文类型的原因。
(3)校验和字段用于检测报文的正确性。
(4)报头的其他部分对每一种类型报文都是不同的。
在差错报告报文的数据部分所携带的信息可找出引起差错的原始IP报文;在查询报文的数据部分则携带了基于查询类型的额外信息。
单选题 NAT是实现内网用户在没有合法IP地址情况下访问Internet的有效方法。假定内网上每个用户都需要使用。Internet上的10种服务(对应10个端口号),则一个NAT服务器理论上可以同时服务的内网用户数上限大约是______。
  • A.6451
  • B.3553
  • C.1638
  • D.10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NAT的基本原理。 NAT属于接入广域网(WAN)技术,是一种将私有(保留)地址转化为公有(合法)IP地址的转换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Internet接入方式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原因很简单,NAT不仅完美地解决了I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 NAT的实现方式有3种,即静态转换Static Nat、动态转换Dynamic Nat和端口多路复用PAT。 静态转换是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IP地址对是一对一的,是一成不变的,某个私有IP地址只转换为某个公有IP地址。借助于静态转换,可以实现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中某些特定设备(如服务器)的访问。 动态转换是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用IP地址时,IP地址是不确定的,是随机的,所有被授权访问Internet的私有IP地址可随机转换为任何指定的合法IP地址。也就是说,只要指定哪些内部地址可以进行转换,以及用哪些合法地址作为外部地址时,就可以进行动态转换。动态转换可以使用多个合法外部地址集。当ISP提供的合法IP地址略少于网络内部的计算机数量时。可以采用动态转换的方式。 端口多路复用(Port Address Translation, PAT)是指改变外出数据包的源端口并进行端口转换,即端口地址转换(Port Address Translation, PAT),采用端口多路复用方式。内部网络的所有主机均可共享一个合法外部IP地址实现对Internet的访问,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IP地址资源。同时,又可隐藏网络内部的所有主机,有效避免来自Internet的攻击。因此,目前网络中应用最多的就是端口多路复用方式。 NAT(PAT)服务器需要建立一张对照表,记录内部地址。其方法是对每个内部地址及请求的服务(端口号)分配一个新的端口号,进行作为转换后的报文的源端口号(源地址为NAT服务器所具有的合法IP地址)。由于端口号总数只有65536个,而0~1023的端口号为熟知端口,不能随意重新定义,所以可供NAT分配的端口号大约为64512个。因为每个内网用户平均需要10个端口号,所以能容纳的用户数(机器数)约为6451。
单选题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是OSPF路由协议的基础,该算法易出现不同结点使用的链路状态信息不一致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 A.每个结点只在确认链路状态信息一致时才计算路由
  • B.每个结点把自己的链路状态信息只广播到邻居结点
  • C.每个结点只在自己的链路状态信息发生变化时广播到其他所有结点
  • D.每个结点将收到的链路状态信息缓存一段时间,只转发有用的链路状态信息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路由算法方面的基本知识。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规定每个结点需要将其链路状态信息广播到所有结点。显然,其他结点不可能同时接收到这个广播信息,因而不同结点保存的链路信息(即网络拓扑)可能不一致,导致计算的路由出现差错。A、B显然不能解决所述问题。C减少了发送链路信息的次数,并不能解决所述问题。 每个结点在收到其他结点广播的链路状态信息后,缓存一段时间,在该段时间内,如果收到同一结点发送的新的链路状态信息,则不需要转发旧的链路状态信息。同时,可以将来自多个结点的链路状态信息合并在一起发送。这样能更有效地减少链路状态信息的广播,因而减少因不同的广播导致的不一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