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北京工商大学2006研)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关于汇率机制和货币一体化的理论,该理论着重要解决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实行固定汇率和货币同盟或货币一体化最佳。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是有关区域货币一体化理论的概念,是指由一些符合一定标准的地区所组成的独立的货币区,在这种货币区内,各成员采用固定汇率制并保证区内货币的充分可兑换性。其最适度性表现为,这种货币区能通过协调的货币、财政政策和弹性的对外汇率实现三个目标:区内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对外收支平衡。关于组成这种货币区的标准问题,经济学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首先提出最适度货币区理论的是罗伯特?蒙代尔。1961年,他提出用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作为确定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蒙代尔的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提出后,在选择划分区域的标准上引出了许多争论。主要的有:经济高度开放、低程度的产品多样化、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政策一体化和通货膨胀率相似等。 研究最适度货币区理论的目的是试图分析各国经济的结构特征,并就这些特征给出某些标准,使满足这些标准的国家组成货币联盟。同时,它研究一国加入一个货币区的成本和收益。最适度货币区理论认为,加入货币区将为加入国带来好处,当然也得付出某些代价。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