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不进水
豆豆走到科学区,拿出了一个塑料软瓶和一个杯子。他把杯子里面接满了水,然后把瓶子放到水里,再拿出来,瓶子里面没有水。他再次把瓶子放到水中,取出,还是没有水。试了几次后,他过去问老师:“老师,瓶子里怎么不进水呀?”老师问:“你是怎么做的呢?”豆豆说:“我把瓶子放在水里,想让水进到瓶子里。”老师饶有兴趣地肯定:“嗯,这个想法挺有意思的!”继而问道:“可是怎么水不进去呢?”豆豆认真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做给我看吧!”老师拿起瓶子给豆豆看:“仔细看看这个瓶子,你看到了什么?”豆豆说:“瓶子有一个小口,还有个黑东西。”老师鼓励说:“对,你摸摸这个黑东西,有什么感觉?”豆豆摸了摸说:“软软的。”老师紧接着问:“你想想怎么让这个软瓶子进水呢?”豆豆用两个手指捏了两次瓶子,说:“捏一下就能进水了。”他小心地把瓶子放进水里,捏了捏瓶子,试了几次,瓶子一次又一次地装满了水。他高兴地说:“我成功了!”
请结合上述案例,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答题
结合《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简要分析案例中教师运用了什么样的指导策略来帮助幼儿主动学习?
【正确答案】①帮助幼儿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样做。在豆豆探究的过程中,此教师不断同豆豆进行讨论,帮助其回忆之前的探究过程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在此案例中,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没有直接给出问题答案,而是启发豆豆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豆豆表达了自己关于“瓶与水”的疑惑,教师积极回应,并鼓励豆豆继续探究,在实验中寻找答案。
④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观察。豆豆向教师询问关于“瓶子里怎么不进水”的问题,教师首先鼓励了他探究的行为,然后通过连续的设问引导豆豆自发寻找问题答案。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此案例给你日常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哪些启示?
【正确答案】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强硬的灌输和强化训练。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