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的历史意义。
由于不同阶级利益的驱使和学术资料源流之不同,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儒家、墨家、道家、法 家、阴阳家等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开创了“百家争鸣”的新局面。所以,私学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两重含 义:一是指私家学术派别,探讨学术,多数侧重于对社会、政治问题的研究;二是指教育团体,讲学授 徒;而这二者的活动是紧密结合的。私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它与西周官学截 然不同。其意义如下:
(1)私学是与官府分离的,它是独立的专门的学术和教育团体。
(2)私学不传递官府法定的典章制度和文献,而以本学派的政治与学术主张教授弟子,寄望他们推行 本学派的政治主张。故各学派弟子的参政意识都较浓,甚至认为“不仕无义”。
(3)私学大师与王官分离,不享有世袭的特权,属于士的行列。
(4)受教育对象扩大,突破了王族、贵族的限制,各家私学基本上都本着“有教无类”的原则,吸收平 民入学,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的来源。
(5)私学冲破了“学在官府”的封闭式的旧传统。学校从宫廷移到民间,教师以私人身份随处讲学,学 生可以自由择师,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发生了较广泛的联系,一变官学僵化死板远离实际的学风。思 想解放,尊重理性,重视对真理的探求,由此推动了学术的发展,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为人才的培养 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6)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私学大师,这是自由讲学带来的成果。不仅《论 语》《墨子》《孟子》《荀子》《管子》《吕氏春秋》等典籍中保存了大量的教育资料,而且还出现了像 《大学》《学记》《劝学》《弟子职》等这样的教育专著。《学记》《大学》就是这一时代丰富的教育经 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