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据布劳有关组织规模的理论,大型组织与小型组织在组织结构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规范化程度:大型组织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组织的规范化程度也比较高;
②集权化程度:在大型组织中,决策往往是由那些具有完全控制权的高层主管做出的,组织的集权化程度比较高;组织规模越大就越需要分极化;在分权化程度较高的组织中,决策更多地是在较低的层级上做出的,因此决策速度越快,信息反馈也就越及时。
③复杂化程度:大型组织高度复杂。小型组织相对简单。
④人员结构比率:管理人员最先被聘用而最后被解聘。高层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之间的结构比率应当是均衡的,任何不一致都应当通过积极主动的变革来加以调整
(2)信息时代大型组织可能发生的结构变化有以下几方面可能:
①组织结构向菱形结构发展
组织的变革是流程、组织与人力变革以及信息技术创造性应用的综合。过多地强调某一方面都会使“组织菱形”失调,因为构成此菱形的要素,即流程、工作职位和结构、管理和测评制度以及价值观和信念等是相互关联的。环境的变化(客户的需求变化)往往导致流程的变化。流程又影响了工作职位的性质及采用的组织形式。工作的性质及工作的组织形式也决定了一个组织必须建立并采用的管理制度,如业绩测评以及员工的报酬等,形成了员工所共有的价值观,它必须与公司流程的设计相配合。所以,流程的变革,终究会落实在员工角色及其相互关系、价值观和激励等软因素上。
②信息与决策支持功能的开发与利用,使企业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组织重新设计,企业工作的重新分工和企业职权的重新划分,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正在向扁平式结构的非集中管理转变,通信系统的完善使上下级指令传输系统上的中间管理层显得不再那么重要。部门分工出现非专业化分工的趋向,企业各部门的功能互相融合,交叉。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便捷,可以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统一的,迅速的整体行动和应变策略。
③基于信息网络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提高了企业组织结构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物流,资金流,事务流和信息流的流动。信息流伴随着以上各种流的流动而流动,它既是其他各种流的表现和描述,又是用于掌握,指挥和控制其他流运行的软资源。信息是管理上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资源,管理工作的成败,取决于能否作出有效的决策,而决策的正确程度则取决于信息的质和量。一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是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物。现代社会的特点是分工越来越细,对各种问题的影响因素越来越错综复杂,对情况的反映和作出决定越来越要求迅速及时,管理效能和生产,经营效能越来越取决于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因此对信息的需要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度增加,而且在质量方面也要求其正确性,精确性和时效性等不断提高。
④信息系统对企业变革的使能器作用,增加了企业过程重组及组织结构优化的成功率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业务的运营提供了更有效的交流手段、数据存取和组织内外部的信息共享。事实上,信息技术的使用确实可以为流程的变革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许多组织已经利用了信息技术成功地对流程进行了改造。因此,信息系统一直被业界认为是企业的使能器
⑤信息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还体现在组织的软要素中
组织能否跨越障碍,还要看能否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实现组织结构(员工及其角色)、绩效评估和组织文化(价值观与信念)等内因的同步变革,简单的自动化不足以使流程有大的改观。毕竟组织的目标是由一定组织关系的员工在共同的价值观和激励机制驱动下完成的。员工的合作形式、协调机制和组织的文化氛围才是流程绩效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