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私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对我国教育发展的贡献。
中国古代私学教育产生于春秋时期,其中以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私学最大的特点 是由“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在这之前,都是官办教育,而到了孔子所处的时代,便将教育变为私人 办的教育,所以产生了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
(1)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学在官府”被冲破,秘藏于官府的典籍 文物逐渐扩散到民间。这样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人员流落到下层,成为私学的教师,同时也有了可供学习 的材料。社会上不少人为了求得在经济上、政治上的发展,迫切需要掌握文化知识。私学的创办人又都以 各式的“治国之民”方案相标榜,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养士之风促进了私学的兴盛。
(2)特点
① 春秋时期的私学,是建立在土地私有的个体经济基础上,其社会阶级基础是以新兴地主阶级为首 的,包括农、工、商等自由民反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阶级联盟。
② 私学由私家设立,它是分散的,学在四方是其特点。
③ 私学政教分设,教育从政治机构中分离出来。
④ 私学的入学以自由受教为原则,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
⑤ 私学是官师分离,以具有知识技能的贤士为师。
⑥ 私学除了教授传统的“六艺”之外,还传授各学派的政治观点、道德思想,以至新的知识新的技能, 有思想自由。
总之,与官学相比较,私学的特点非常明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依靠自由办学、自由就学、自 由讲学、自由竞争四大自由来发展教育事业,以适应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贡献
① 私学使学校从王宫官府中解放出来。教育的内容与社会生活发生了较密切的联系,改变了官学的死 板、僵化的风气,推动了古代学术的发展,培养出不少有贡献的学者和治术人才。
② 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
③ 私学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方面有光辉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