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绿地对气温的影响》地理活动的目标及内容,回答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不同地面状况的气温值的对比分析,认识绿地对气温的影响。

(2)通过测量林地、草地、裸地、硬化地面的气温,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绿地的环境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强化爱护绿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4)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分工协作的意义,强化合作意识,进一步端正科学态度。

活动内容:

(1)测量林地、草地、裸地、硬化地面的温度。

(2)对比林地、草地与裸地、硬化地面气温值及它们的平均值并分析原因。

(3)记录测量日的天气预报温度值。

问题:

(1)结合材料,写出此次地理活动的活动步骤。

(2)分析本次活动可能达到的活动效果。

【正确答案】

(1)活动步骤:

第一步:教师动员,介绍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活动步骤,指导测量方法,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第二步:落实小组活动计划,组长负责,分工协作。确定观测员、记录员,项目落实到人。

第三步:选择观测点。成片树林林荫地(湖边松林);成片的草地(校园草坪);开阔空旷裸地(校园操场);无遮挡水泥地(校园水泥路)。

第四步:测量,用温度计进行实地测量,测量时选择晴天进行。

第五步:记录各点测量值和天气预报气温值,填入记录单中。

第六步:计算各项测量值的日平均值及总平均值。

①各项测量值的日平均值:(℃)

林地气温日平均值=各时刻气温值累加÷次数=

草地气温日平均值=各时刻气温值累加÷次数=

裸地气温日平均值=各时刻气温值累加÷次数=

硬化地面气温日平均值=各时刻气温值累加÷次数=

②总平均值:(℃)

林地气温总平均值=林地气温日平均值累加÷测量次数=

草地气温总平均值=草地气温日平均值累加÷测量次数=

裸地气温总平均值=裸地气温日平均值累加÷测量次数=

硬化地面气温总平均值=硬化地面气温日平均值累加÷测量次数=

第七步: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2)活动效果:

①通过亲身体验这一艰苦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了气象观测员的辛苦,懂得了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②通过此次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用温度计对气温的测量,使学生掌握了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通过规范地使用温度计和严格按照步骤及要求操作,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