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段教学实录,节选自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有关《善良》一课的教学过程,请认真研读,根据所提问题,写一则不少于200字的分析。 师:《东郭先生和狼》《农夫和蛇》两个寓言故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 这两则寓言讲的都是善良的人“好心不得好报”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关于“善良”这个话题,也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和“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等谚语、俗语。你对善良有什么看法呢?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打开王蒙先生的《善良》,看看他是持什么观点的。 (学生通读全文)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勾画出的最能表现作者基本观点的语句? 生:最后一段中的“我喜欢善良。我不喜欢凶恶”。 生:我找的是“我相信,国人终归会愈来愈善良而不是相反”。 生:我认为上面两句话合起来才是作者的完整的观点。 师:那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观点吗? 生(稍作思考后):喜欢善良,希望并相信国人终归会愈来愈善良。 师:大家还有没有其他意见? 生:没有了。 师:好,看来作者的基本观点就是:“喜欢善良,希望并相信国人终归会愈来愈善良”。下面迅速通读全文,看一看王蒙先生是分几个部分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 (学生速读,思考、交流)
问答题 该教师设计这一环节是否多余?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该教师设计这一环节不多余。这个环节虽然用时不长,但对下一步开展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对话与交流来说却是必要的。没有这个环节,学生就无法对文本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理解,也就容易引发零碎地肢解文本、片面地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的情况,更谈不上在此基础上的深入分析和评价作者的观点了。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如果该教师设计这则教学环节不多余,其意义是什么?如果多余,请说说你的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该教师设计这一环节既培养了学生整体把握文本观点的意识,又使学生通过提炼文本观点切实提高了整体把握的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这样,学生便从整体上迅速把握住了文本的中心思想,达成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和“概括要点”的目标和要求。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