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五四”时期我国新闻业务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报纸版面编排的改进 ①重要新闻以头条形式出现。头版头条此时已变成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新闻,原先作为头版头条的“大总统命令”已被排在不重要的位置,甚至当做补白性材料来充填版面。 ②专栏增多。报纸版面分为4栏、5栏、6栏、7栏、8栏等多种形式,且注意创新,如各种时事述评专栏、《要闻》、《社论》、《随感录》、《新文艺》、《通信》、《译丛》、《国内劳动状况》、《新刊批评》等比较新鲜的栏目。 ③标题的制作得到重视,力求醒目引人,努力做到便利读者。 ④排版形式日趋多样化。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在报刊上的广泛应用,《新青年》作出了影响巨大的表率。 (2)新闻采访业务的改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我国没有发国际新闻稿的通讯社,英国路透社又垄断在中国的发稿权,因此不能满足国内报纸的要求。但在“五四”时期,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善。 ①不少报纸聘设特派记者,开辟国内外新闻来源,重视直接采访报道,使国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并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如邵飘萍在担任《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期间采写的大量独家新闻和北京通讯,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影响。 ②国际通讯报道的开展和加强。有些报纸聘请国外兼职通讯员、特派员,从而丰富了报纸的国际新闻通讯。1918年《大公报》总编辑胡政之出席巴黎和会,为该报发回一批专电、通讯,是采访巴黎和会的惟一中国职业记者。1920年秋,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联合向欧美5国一次派7名特派记者,其中瞿秋白等成为我国采访报道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实际情况的第一批新闻记者;周恩来采写的旅欧通信,为这个时期报纸的国际新闻通讯增添了光彩,深刻反映了当时欧洲的革命形势、旅欧华人的斗争和中国留学生的艰苦生活。 (3)副刊的重大革新 我国报纸的副刊有较长的历史,但直到五四时期,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报纸副刊才突破消闲性质,成为介绍新文艺、新知识、新思想的园地,在这方面最有影响的是“四大副刊”,即北京《晨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北京《京报》副刊、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 “四大副刊”大力宣扬民主、科学,宣传社会主义,是传播新思想的园地;它们大量刊登新诗、散文、短篇小说、知识小品以及“论时事、贬锢弊”的杂文,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重要阵地。现代文学史上许多著名作家都与这些副刊有着密切的关系,鲁迅一生就主办和利用过很多副刊。重视报纸副刊,是我国现代新闻史的一个显著特点。五四时期“四大副刊”的重大改革,为办好新式副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4)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的使用 “五四”之前,中国有少量白话文报刊,但自从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文学革命旗帜、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开始,白话新诗、白话小说才纷纷出现,这引起了我国报刊文体的空前变革。《新青年》从第4卷第5号起,全部文字改成白话文。《新青年》这样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型刊物改用白话文,对其他报刊起了榜样的作用。在《新青年》的影响下,《每周评论》、《新潮》、《湘江评论》、《少年中国》等先后采用白话文出版。一些全用文言文的旧式大报,为不致于失去读者,有的把副刊改为白话文,有的在部分消息、通讯、评论中采用白话文或半文半白的文字写作。在提倡白话文的同时,新式标点符号也在《新青年》等报刊的提倡下逐步推广开来,改变了过去报刊文章不分段落、没有标点的结构形式。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