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终于通关了,手机话费我来啦。”河北网友陈馨6月20日清晨在《端午小状元》手机游戏中兴奋地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陈馨是这个端午节文化竞答小游戏的第30万名通关玩家,这天晚些时候,她将和家人一道出行。端午三天小长假,她已为自己和家人选好了一处农家乐。“大家出行路上都玩一下这个吧,太长知识啦!收拾行李去咯。”陈馨在朋友圈里留下了这样的留言。此时,在《网络中国节·端午》的专题页面上,游戏的通关证明——爱国粽子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
“网络中国节”主题活动是光明网与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联手推出的“国学大观园”系列活动中的一个。本次活动期间,“端午”专题包含端午节起源、风俗、文化、诗词欣赏以及漫画、图解,还推出“书说端午”视频节目,同时约请国学大师、专家学者与大家共聊“端午话题”,活动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同步推出“炫融特刊”“闯关游戏”等多种移动端产品。端午前夕,光明网通过手机向网友推送“小明过中国节”炫融特刊。特刊中身着唐装的小明穿越回古代,通过生动活泼的动画形式带网友过一回端午。此外,小明还邀请大家到端午留言板上提建议、晒祝福。在开设的闯关抢爱国粽子游戏环节中,网友还可以将自己闯关得到的爱国粽子写上祝福语通过微信发送给亲朋好友。
系列活动被数以百计的媒体平台转载、报道和分享。截止至端午节晚八点,专题阅读量已超千万余次、留言达792条,炫融特刊的总阅读量达600万余次。
【案例分析】
试分析“网络中国节”主题活动举办成功的原因。(字数在150字以内)
(1)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特色,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活动形式新颖多样,线下开展文化主题活动,线上通过微博、微信等同步推出移动端产品,实现互动,扩大民众的参与度;
(3)宣传方式生动形象,以动画、闯关游戏、微信留言等方式宣传,贴近生活,提高了网民对活动的认可度。
你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与互联网可以有什么样的互补性?(字数在200字以内)
中华传统文化是历经五千年检验的、最为优秀的传播内容,互联网是足以改变时代进程的、最为优质的传播方式。两者的互补性表现为: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同时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凸显传统文化的时代特色;以传统文化作为互联网的文化支撑,可以提升互联网的文化品质,扩充互联网的文化内涵,为互联网设置文化和道德的边界,引导互联网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