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简述秦汉三公九卿制和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具体情形及其发展原因。

  • 1、
【正确答案】 1、

(一)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秦朝的中央机构采用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 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 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从而保 证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二)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隋称内史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内史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纳言。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三省长官(包括仆射)同为宰相,共同负责中枢政务。六部即尚书省下属的吏、民、 礼、兵、刑、工等六部。吏部主官吏的考核任免,民部主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礼仪制度,兵部主军政,刑部主法律、刑狱,工部主水陆工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长官 为侍郎。中央还另有殿中省和秘书省,但在中枢政治中的作用不大。三省长官起 初均为宰相,共议国政。但由于尚书令权力太大遂以唐太宗曾任此职为理由,不再授人,而以左右仆射代行职权。左右仆射起初是当然的宰相,但后来要加“同中 书门下”头衔才是宰相。由于中书令、门下侍中的名位较高,所以也不常设。于是 就给其他官员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担任宰相。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