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条件以及降水的类型。
2.通过观看图片、模型等,提高观察能力和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3.体会降水与生活的关系。
一、教学重点:
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条件以及降水的类型。
二、教学难点:
体会降水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展示图片:中国南方的房顶和中国北方的房顶。
2.提出问题:通过观察鼓励学生回答:中国南方与北方的房顶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引入本节课降水的类型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1、展示视频,分析降水的形成条件
(1)提问:什么是降水降水需要什么条件
要求:教师播放小短片“水的一生”,请同学们回答,师生共同总结。
明确: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和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形成降水的条件为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且空气温度降低。
(2)教师追问:降水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明确:降雨。
2、利用图片,探究降水的类型
(1)提问:请大家回顾上节课中海拔与温度的变化,如果让温度降低,空气分子的运动方向应该是什么
要求:学生自由发言,师生总结。
明确: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温度降低,空气分子在上升的过程中会使自身气温降低。
(2)要求:教师根据空气上升,展示降水的三种类型示意图,学生小组探究这三种情况下空气分子是如何上升形成降雨的。
引导学生明白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的形成原因。其中地形雨相对难以理解,因此可以采用模型讲解。这样使同学们有一个直观感受,同时可以用备课纸代替高山。
(3)要求:做一做,教师出示“三种类型降雨异同点"的表格请同学们来填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