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中标新建普速铁路综合工程第 1 标段。主要内容有路基、桥涵、隧道、电力、电力牵引供电、通信和信号工程。部分工程情况如下:
1# 特大桥长 580m ,跨越二级航道,采用三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主墩位于水深 8.0 ~10.0m 河流中,桩基直径 2.0m ,分别穿过 1.0 ~ 2.0m 黏土覆盖层、 7.0 ~ 8.0m 砂性土层,入基岩4.0 ~ 6.0m 。设计承台顶面低于河床 0.5 ~ 1.0m ,施工期间须保持河道通航。 1# 隧道长 2632m ,为单洞双线隧道,采用进、出口双向掘进。施工图显示,在隧道进、出口附近各设置弃渣场一处。
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 1# 隧道出口弃渣场设计最大弃渣高度为 13m 。隧道施工前,因施工方案调整,拟增加弃渣 3.3 万 m3 ,在不增加原占地面积的情况下,需提高弃渣高度。隧道工程开工后,施工队随即开展了弃渣作业,在弃渣高度达 2.5m 后,施工队按照弃渣场设计方案组织实施了挡护及截、排水工程的施工。
事件二: 1# 特大桥主墩基础施工前,项目经理部编制了主墩基础施工方案。方案主要内容为:搭设施工栈桥与钻孔平台,采取冲击钻成孔,承台采用钢板桩围堰施工。特大桥主墩基础施工立面布置如图 4-1 所示。
事件三:施工中,项目经理部采用地质雷达对隧道衬砌混凝土质量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距出口 230m 线路左侧拱脚上方 3m 处,二次衬砌与初期支护间存在局部脱空,脱空处二次衬砌厚度满足设计要求。随后项目经理部编制了整治方案,在获得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的批复后进行了缺陷修复。
事件四:项目经理部拟定的接触网施工流程如图 4-2 所示。
事件五:接触网设计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承力索和接触导线设计采用JTMH95+CTS100 ,额定张力为 15kN+10kN ,补偿变比为 1:3+1:2 ,补偿坠砣质量每块 25kg 。项目经理部根据上述设计参数计算了本标段所需的坠砣数量。
问题:
针对事件一中弃渣场作业程序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1)先施工挡护结构后进行弃渣作业;
(2)截排水工程应在弃渣前进行;
(3)挡护工程应申请设计变更。
根据背景资料及事件二,写出图 4-1 中 A 和 B 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A- 支撑; B- 封底混凝土。
针对事件三,指出造成二次衬砌与初期支护间脱空的原因,并写出整治措施。
(1)形成脱空的原因:隧道开挖超挖严重,喷浆作业未喷满,防水板挂设松弛度不合适,未与初支密贴,在衬砌砼浇筑时防水板局部受力形成二衬与初支脱空。
(2)整治措施:采取钻孔注浆填充空洞的方式进行处理。
针对事件四,写出图 4-2 中 M 、 N 、 P 、 Q 所代表的工序名称。
M :施工测量; N :承力索架设; P :悬挂调整; Q :冷滑试验。
针对事件五,计算接触网工程每个锚段所需坠砣数量。(为简化计算, g 按 10N/kg 计取)
( 15×1000÷10÷3÷25+10×1000÷10÷2÷25 ) ×2=80 (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