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考点] 事后抢劫的共犯
[解析] A项,“甲、乙共谋盗窃,甲入室行窃,乙在门外望风。甲、乙刚要逃离现场时被人发现,乙被抓获后当场对被害人实施暴力,甲对此并不知情”,根据部分犯罪共同说,甲、乙在盗窃罪的范围内成立共犯,但乙需要对抢劫罪负责。因此,A项正确。
B项,“甲单独入室盗窃被发现后逃离现场(盗窃已既遂)。在甲逃离过程中,知道真相的乙为了使甲逃避抓捕,与甲共同当场对他人实施暴力”,二人成立事后抢劫罪的承继的共犯。因此,B项正确。
C项,“甲单独入室盗窃被发现后,向被害人腹部猛踢一脚,被害人极力抓捕甲,经过现场的乙接受甲的援助请求并知道真相后,也向被害人的腹部猛踢一脚。被害人因脾脏破裂流血过多而死亡,但不能查明谁的行为导致其脾脏破裂”。首先,二人成立事后抢劫的承继的共犯。其次,根据疑罪从无的原理,死亡结果只有能由甲来承担。因此,C项正确。
D项,“甲单独入室盗窃被发现后逃离现场(盗窃已既遂)。在甲逃离过程中,知道真相的乙为了使甲逃避抓捕,而对抓捕者实施暴力,将抓捕者打成重伤,但甲对此并不知情”,乙是片面的帮助犯,但甲只能成立盗窃罪,因为甲与乙没有共同的犯意。因此,D项正确。
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抢劫罪)的规定处罚。这就是所谓的“事后抢劫”。尽管刑法的表述是“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但并不意味着行为事实上已经构成盗窃、诈骗、抢夺罪的既遂,而是意味着行为人有犯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的故意与行为即可。必须注意:如果行为人在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过程中,尚未取得财物时被他人发现,为了非法取得财物,而直接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应直接认定为抢劫罪,而非上述转化型的抢劫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