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6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图6
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台地被流水侵蚀、 切割, 起伏加大, 面积变小。
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和地貌形成的相关知识, 抓住“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 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 这句话是解题的关键, 考查学生通过阅读地质剖面图,获取所在地经历的地质事件信息的能力, 进而重建当地在内、 外力作用下的环境演变过程。
由材料可知, 玄武岩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 但在 500 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 有较多海拔 700 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 及少量海拔 900 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 说明最初的平坦台地被流水侵蚀、 切割, 起伏加大, 且由台地变成平顶山变成了尖顶山, 说明面积变小。
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形成的先后次序: 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 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 构成台地的玄武岩。理由: 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 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 形成时间越早。 台地受侵蚀轻, 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 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 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 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由材料可知, 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 后经流水的侵蚀、 切割, 形成尖顶山、 平顶山和台地, 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 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 形成时间越早, 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 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台地受侵蚀轻, 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 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 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
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 大部分被侵蚀, 残留的部分为山体。 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 冷凝成玄武岩台地, 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据以上分析可知, 通过保留的部分可以判断台地、 平顶山、 尖顶山形成的早晚, 平顶山、尖顶山是较早形成的, 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 大部分被侵蚀, 残留的部分为山体。 台地形成的时间较晚, 也就是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 冷凝成玄武岩台地, 故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