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根据现代消费理论(生命周期一持久收入假说),说明决定社会总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并联系实际分析现代消费理论的政策含义及其在对社会总消费水平解释的不足。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简介
①持久收入消费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首先提出的。弗里德曼于1957年在其经典研究《消费函数理论》中建立了持久收入模型。弗里德曼认为家庭倾向于在时间过程中平滑地消费,家庭对稳定消费的偏好胜过对不稳定消费的偏好。故当前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而不是当前的收入:C=f(Y p )(Y p 为持久收入)。
②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弗朗哥·莫迪利安尼、理查德·布伦伯格和阿尔伯特·安东共同建立的。生命周期模型与持久收入模型一样,是建立在下述理论之上的:一个具体时期的消费取决于对于一生收入的预期,而不取决于当前时期的收入。生命周期假说的突出贡献在于它观察到:人在一生过程中,收入将会有规律地波动,因此个人储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人们在年少的时候,收入很低,所以经常举债(动用储蓄),因为他们知道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将挣得更多的钱。在从事工作以后,收入在中年时达到高峰,他们将偿付过去所欠的负债,并为退休后的岁月进行储蓄。一旦退休,工作收入就降为零,人们就要消费他们积累的财富。
(2)根据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决定一个社会总的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
①人们的持久收入或人们预期的一生的总收入。如果人们的持久收入增加了,人们就会相应地增加消费水平。
②经济中的人口构成。如果一个经济中,年轻人所占的比重较大,则经济中的总的平均消费倾向较高,消费也较高。
③消费信贷条件。人们总是希望平滑其一生的消费,但是年轻人往往受到流动性约束。如果年轻人能够自由地获得消费信贷,那么经济中的总的消费将提高。
(3)现代消费理论的政策含义
①要为居民个人提供良好的消费信贷,才能消除人们的流动性约束,提高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②消费的持久收入理论可用于分析三种典型的收入冲击(现在暂时的冲击、持久性冲击和预期的未来冲击)对消费的影响。
现在暂时冲击(又称一时性冲击,这种冲击为负)的情况下,家庭倾向于动用储蓄,因为持久收入没有多大改变,所以当前消费也没有多大改变。
在持久冲击下,家庭倾向于作充分调整,因为当前消费和产量下降的数量大致相同,储蓄几乎没有变动。持久收入的变动与冲击幅度大致相当,消费大量减少,而储蓄几乎不变。
在预期的未来冲击下,家庭倾向于增加当前储蓄,因为即使当前收入不变,但当前消费也会下降。尽管现在产出不会下降,但持久收入下降引致储蓄增加。
针对这些冲击,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家庭不会受到有害冲击。
③可用于分析税收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增加税收对家庭当前消费的影响取决于税收的增加是一时性的,还是持久性的。如果征税是一时性的,持久收入变化不大,所以家庭当前消费不变,而当前的储蓄会减少;如果是持久性征税,持久性收入下降较大,所以当前消费将下降,而储蓄几乎不变。
(4)现代消费理论的缺陷
①实证表明老年人并没有出现生命周期理论所预言的那样负储蓄,老年人并没有在其生命结束时将其财富用完。老年人往往拥有正的储蓄,甚至留下遗产。
②家庭的消费行为并没有向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所预测的那样取决于持久收入,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当前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