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日对外报出。甲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在对其20×7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重点关注的交易或事项以及相关的会计处理如下:
(1)甲公司于20×7年3月28日与丙公司签订协议,将其生产的一台大型设备出售给丙公司。合同约定价款总额为14000万元。签约当日支付价款总额的30%,之后30日内支付30%,另外40%于签约后180日内支付。
甲公司于签约日收到丙公司支付的4200万元款项,根据丙公司提供的银行账户余额情况,甲公司估计丙公司能够按期付款,为此,甲公司在20×7年第1季度财务报表中确认了该笔销售收入14000万元,并结转相关成本10000万元。
20×7年9月,因自然灾害造成生产设施重大毁损,丙公司遂通知甲公司,其无法按期支付所购设备其余40%款项。甲公司在编制20×7年度财务报表时,经向丙公司核实,预计丙公司所欠剩余款项在20×8年才可能收回,20×7年12月31日按未来现金流量折算的现值金额为4800万元。甲公司对上述事项调整了第1季度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收入,但未确认与该事项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借:主营业务收入 5600
贷:应收账款 5600
(2)20×7年4月20日,甲公司收到当地税务部门返还其20×6年度已交所得税款的通知,4月30日收到税务部门返还的所得税款项720万元。甲公司在对外提供20×6年度财务报表时,因无法预计是否符合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故全额计算交纳了所得税并确认了相关的所得税费用。
税务部门提供的税收返还凭证中注明上述返还款项为20×6年的所得税款项,为此,甲公司追溯调整了已对外报出的20×6年度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
(3)20×7年5月,甲公司尝试通过中间商扩大B商品市场占有率。甲公司与中间商签订的合同分为两类。第一类合同约定:甲公司按照中间商要求发货,中间商按照甲公司确定的售价1500元/件对外出售,双方按照实际售出数量定期结算,未售出商品由甲公司收回,中间商就所销售B商品收取提成费100元/件;该类合同下,甲公司20×7年共发货1000件,中间商实际售出800件。第二类合同约定:甲公司按照中间商要求的时间和数量发货,甲公司出售给中间商的价格为1425元/件,中间商对外出售的价格自行确定,未售出商品由中间商自行处理;该类合同下,甲公司20×7年共向中间商发货2000件。甲公司向中间商所发送B商品数量、质量均符合合同约定,成本为1200元/件。甲公司对上述事项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收账款 435
贷:主营业务收入 435
借:主营业务成本 360
贷:库存商品 360
借:销售费用 10
贷:应付账款 10
(4)甲公司某项管理用固定资产于20×4年12月购入,原值为3600万元,甲公司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20×7年10月,市场出现更先进的替代资产,管理层重新评估了该资产的剩余使用年限。董事会会议纪要中对该事项的说明为:考虑到公司对某管理用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发生变化,将该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调整为20年,这更符合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情况。甲公司该会计估计变更自20×7年1月1日起执行,20×7年的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 160
贷:累计折旧 160
其他资料:
假定本题中有关事项均具有重要性,不考虑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
甲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要求:判断甲公司对事项(1)至事项(4)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对于甲公司会计处理不正确的,编制更正分录(可直接使用相关会计科目)。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资料1,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20×7年第一季度末,根据合同约定及丙公司的财务情况,销售价款14000万元符合收入的确认条件。9月份丙公司发生财务困难,应收剩余款项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少,说明应收款项发生了减值,应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不能冲减第一季度确认的收入。更正的分录:
借:应收账款 5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6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800
贷:坏账准备 800
资料2,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通过税务途径(退库)退还的所得税,冲减当期所得税费用,不涉及再交纳企业所得税。如果通过财政渠道返还的,则属于政府补助,应计入营业外收入,并按规定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所以不应追溯调整已对外报出的20×6年度财务报表相关项目。
更正的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48
盈余公积 72
贷:所得税费用 720
资料3,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完全正确。
理由:第一类合同本质上属于收取手续费方式的委托代销,在中间商未对外实际销售前,与所转移商品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并未实际转移,不能确认收入,也不能确认与未销售商品相关的手续费。
更正分录如下:
借:发出商品 24
贷:主营业务成本 24
借:主营业务收入 30
贷:应收账款 30
借:应付账款 2
贷:销售费用 2
资料4,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不应自1月1日起进行追溯调整。调整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147.83
贷:累计折旧 147.83
[解析] 20×7年应计提的折旧=3600/10×9/12+(3600-3600/10×2-3600/10×9/12)/(20×12-2×12-9)×3=307.8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