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人们认识一定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认识的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表现为在实践基础上认识活动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
①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②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而认识的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达到对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认识,因而感性认识还不是完全的认识。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②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起点,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从认识过程的秩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这种依赖关系,是认识对实践依赖关系的重要表现。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这表现为二者投有绝对分明的界限,一方面,感性中有理性,人的感觉是渗透着理性的感觉;另一方面,理性中有感性,理性不仅以感性材料为基础,而且也以文字符号等感性形式的语言作为表达手段。“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撩刻地感觉它。”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重要性以及二者关系的交融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也需要在实践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