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谈谈你对新闻敲诈的理解。(南京大学2013年研)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新闻敲诈”的定义 所谓“新闻敲诈”,是媒体或新闻从业人员以不利于报道对象的新闻稿件(包括编发内参等)相威胁,强行向被报道对象索要钱财或其他好处的行为。 ①“新闻敲诈”严重背离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 ②“新闻敲诈”严重违背了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2)“新闻敲诈”造成的原因 ①内因方面。部分新闻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利用新闻舆论监督权,为满足一己私欲,将采访、监督等异化为谋财牟利的手段,严重背离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 ②外因方面: a.被“采访者”息事宁人的心理为新闻敲诈提供了市场。 b.网络新闻报道的低门槛为新闻敲诈提供了便利条件。网络论坛、博客、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人都可以是新闻发布者,言论自由被滥用,同时由于监管上的困难,最终导致信息泛滥,这无疑为新闻敲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c.市场竞争的压力造成部分媒体竞争失范,内部管理混乱。新闻媒体面临行业竞争压力,特别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媒体面临更大的生存危机。在利益驱动下,内部管理混乱,向记者站和记者摊派经营业务。 d.新闻法律法规不健全。 (3)给“新闻敲诈”的建议 ①从传播主客体方面治理 a.新闻工作者。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伦理和职业素养,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守职业理想;坚持客观、真实、全面、准确的新闻价值标准,严守职业道德,自觉抵制新闻敲诈行为;培养法治观念,运用好新闻舆论监督权,维护法律尊严,树立新闻工作者良好的职业形象。 b.新闻媒体。首先,新闻媒体要把好用人关,执行严格的新闻工作者准入机制,实行岗前培训,聘用以后,还要开展在岗培训,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素养、道德培训;其次,新闻媒体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真正做到经营和新闻采编业务分开;最后,新闻媒体应建立有效的创收途径,实现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兼顾,解决自身的生存困境。 c.社会公众。对于普通群众,要加强法制观念宣传,使他们了解新闻出版法规,能够识别非法新闻刊物、非法新闻网站,同时使他们掌握记者证的查询方法,增强甄别真假记者的能力,进而增强了解真实新闻采访的能力。 ②从行业管理方面治理加强新闻媒体的行业自律,推动社会监督。一方面,媒体应建立自己的举报平台,负责对公众举报的媒体工作人员违法问题的受理和处理;另一方面,建立行业举报平台,加强对记者和媒体的双重监管。 ③从法律法规方面治理 法律是自由和秩序最好的守护者,目前,我国缺少一部真正的新闻法,新闻的社会监督职能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作为一个法治国家,“有法可依”是一个先决条件,新闻法早日出台会给新闻媒体和社会带来益处。让法律的进步和完善与媒体发展同步,才能带来真正的信息传播自由,让类似于新闻敲诈这样的负面现象彻底失去生存土壤,才能确保信息传播活动与整个社会利益最大化保持高度一致。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