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论述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革命理想高于天。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
材料2 1920年的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既是床铺,又是书桌。桌前,有一个人在奋笔疾书。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儿子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儿子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他叫陈望道,他翻译的册子叫《共产党宣言》。
墨汁为什么那样甜?原来,信仰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正因为这种无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无数的革命先辈,才情愿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难。
材料3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说过,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材料4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青年是生力军和突击队。希望我国广大青年充分展现自己的抱负和激情,胸怀理想、锤炼品格,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断书写奉献青春的时代篇章。
材料5 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
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
问答题
结合材料1、2,说明应当如何理解“信仰也是有味道的”?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答案要点] 信仰就是人的理想信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理想信念的“味道”在于:第一,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指引人生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第二,提供前进动力。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创造奇迹。第三,提高精神境界。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信念越坚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会越高尚。
问答题
结合材料3、4,从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说明青年时期怎样树立远大理想?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答案要点]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个人与社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同样,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也是辩证统一的。第一,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因此,在整个理想体系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而个人理想则从属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的确立要以社会理想为引导,个人理想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理想的实现。第二,社会理想是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基础之上的,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才可能变为现实。现阶段,应当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问答题
结合材料5,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为什么更要弘扬爱国主义?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答案要点] 第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第二,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竭力输出它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挑战,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在把握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的关系上,当代大学生应该明确: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第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第三,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始终做到爱国的深厚情感、理性认识和实际行动相一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才是真正的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