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甲、乙在停车场堵截丙,威胁丙交出身上的钱包,否则将刮花丙的新车。丙迫于无奈将钱包交出,甲拿走部分现金后离开。乙认为剩下的现金过少,于是又找到丙,并再次用同样的理由威胁丙。此次丙拒绝交钱,乙恼羞成怒,抢夺丙的手机并当场摔坏。
单选题     不考虑数额的情况下,甲、乙共同强迫丙交出钱包的行为构成______。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A项不选。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甲、乙威胁丙交出身上的钱包,未采取暴力、胁迫等方法,不构成抢劫罪。 B项不选。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甲、乙威胁丙交出身上的钱包,没有乘丙不备夺取其财物,因此不构成抢夺罪。 C项当选。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有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甲、乙以刮花丙的新车为由,威胁其交出身上的钱包,构成敲诈勒索罪。 D项不选。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甲、乙威胁丙要刮花其新车但实际上并未施行,只是以此威胁丙交出身上的钱包,并未损坏公私财物,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故本题选C。
单选题     不考虑数额的情况下,关于乙摔坏丙的手机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A项说法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7年)第二百七十五条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乙出于泄愤,故意摔坏丙的手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B项说法错误。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乙摔坏丙的手机,是不与甲有共同犯罪故意的独立的犯罪行为。因此对于乙摔坏丙的手机的行为,甲、乙二人不构成共同犯罪。 C项说法错误。乙以毁坏丙的汽车相威胁敲诈勒索丙,与毁坏丙的手机是两个独立的犯罪行为。乙的敲诈勒索和毁坏财物之间没有刑法意义上的关联关系,其毁坏财物的行为不是敲诈勒索的不可罚的事后行为。 D项说法错误。犯罪动机是指刺激、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乙恼羞成怒而摔坏丙的手机,乙犯罪的动机是泄愤。出于何种动机实施毁坏他人财物的行为,并不影响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成立,乙的行为依然构成犯罪。 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