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盗贼及有关币帑钱粮等事,明律则又较唐律为重。
——(清)薛允升:《唐明律合编·祭祀》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薛允升的上述观点?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清人薛允升比较唐、明律后指出,明律多承袭唐律的内容,但“轻其所轻,重其所重”,一方面,明朝加重了对一些重点犯罪的镇压。“贼盗及有关币帑钱粮等事,明律则又较唐律为重。”“重其所重”反映出明律重刑主义的特点。对于政治性犯罪、强盗、窃盗、抢夺等侵害财产、官吏贪赃受贿以及与商品经济相关等犯罪的处罚,明律都比唐律明显加重。另一方面,明律对一些轻微触犯礼教、典礼的罪名,比唐律处罚有所减轻,即“轻其所轻”。薛允升所谓“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就是说的这个。对某些危害不大的“轻罪”从轻处罚,使刑事制裁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问答题
为什么明律较唐律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首先,政治上,明朝的君主专制极大加强,这就使得政治性犯罪成为重点打击对象;其次,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使得打击经济性犯罪也受到重视;而另一方面,典礼风俗教化已经在中国根深蒂固,相对唐朝时候更为稳固,所以对法律的需求相对小些,因而出现了这类法律较轻的现象。[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明代定罪量刑的特点。本题的考查要点在于从唐、明两朝的时代背景进而法律理念来理解明朝在定罪量刑的变化,所以在答题时候要以这个为要点来进行解答,而第一问就是对材料进行解析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