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哪些渠道?其增加对货币供给会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外汇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持有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在国外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它的主要用途是清偿国际收支逆差、进行外汇交易和国际债务清算、干预外汇市场,一般包括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可兑换货币。我国外汇储备的来源主要包括政府在国外短期存款或其他可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比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汇票以及期票和外币汇票等等。
   (2)对外汇储备和货币供应量的分析,可以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开始。西方货币理论认为,一国货币存量是基础货币与信用扩张倍数的乘积,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它等于与之对应的中央银行的资产净额,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的公式表示,即:基础货币总额=国内资产总额+国外资产净额。即:ΔH=ΔDC+ΔNFA或基础货币总额=国内信贷+外汇储备。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一国外汇储备的增加,会相应地引起一国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商品流通量既定的条件下,中央银行不能采取有效的冲销措施,基础货币的供给必然会增加,货币供应量也会相应地数倍加大。在我国这一作用过程表现为:国家外汇储备增加→中央银行以人民币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加→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加对通货膨胀的压力,主要是外汇储备上升对人民币带来升值的压力,中央银行为了稳定人民币币值而投放人民币,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
   第二,外汇储备和国内信贷规模都是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一手抓外汇,一手抓本币来调控国内基础货币。因此,在固定汇率下,一国外汇储备增加能否对国内通货膨胀形成现实压力,还取决于中央银行实行的国内信贷政策。当外汇储备增加时,若采取紧缩的国内信贷措施,压缩信贷规模,也可以有效地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这就要求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与外汇政策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