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题
48.请根据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寻找美的踪迹》一课,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
要求:
(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案。
(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4)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做出设计说明。
【正确答案】 寻找美的踪迹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通过欣赏、讨沦和交流环节的进行,开展描绘照片的具有不同美的效果的活动,学习拍摄的技巧,丰富艺术表现技巧。
3.锐化观察力和艺术表现力,能够将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感受和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肌理的美,学会合理构图与基本的拍摄画面的处理方式。
教学难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三、教具准备
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的照片、几朵花的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展示课件)。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生共同总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
板书课题:寻找美的踪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二)新授
1.请学生欣赏长城远观和近看的图片。(展示课件图片)
教师请学生谈谈对这两张照片的体会。
学生回答:“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
教师启发学生用学过的古诗说明今天的主题:诗人杜甫用来形容庐山的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也是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2.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展示课件)。
师问:“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眼睛看得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同样美丽;无垠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3.教师请学生用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发现的美。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4.请学生欣赏肌理图片: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人工制作出的肌理图片。(制作的肌理图片表现点和线的各一张)(展示课件)
在欣赏照片肌理现象时,提问学生:“你觉得它们像什么?”
在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中,提问学生:“你觉得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总结:
(1)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
(2)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之后展开的效果。
(3)可以用吸管吹成线,也可以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进行制作。
(4)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探索肌理制作方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布置作业
要求:1.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照片,也可以用喜欢的方法制作有肌理效果的作品。
2.鼓励学生使用多种工具相结合的方法,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并给作品取名字,期间教师进行指导。
(四)作业评价
作业完成后,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五)课外拓展
1.用照相机记录事物的发展过程,如植物的生长、季节的变化、昆虫的演化过程等。
2.大家一起交流从中了解到的知识,比一比,看谁的照片拍得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相机记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延伸课堂知识的视野,还能提高并培养学生从摄影中学到的记录美、发现美的能力和习惯。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