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心室肌与骨骼肌在兴奋与收缩上有哪些异同?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①可兴奋细胞受到一次刺激产生兴奋后,它们的兴奋性相继出现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不同的肌细胞兴奋后的分期有所不同,对第二次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不同。
②骨骼肌细胞产生兴奋后,它的兴奋性相继出现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而心室肌细胞产生兴奋后,它的兴奋性相继出现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没有低常期。绝对不应期兴奋性降至0,在此期内,无论第二次刺激多强,都不能引起新的兴奋。该期骨骼肌细胞只有0.5~2.0ms,而心肌细胞则长达200~400ms,也称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兴奋性逐渐恢复,在此期内,第二次刺激有可能引起新的兴奋,但刺激强度必须大于阈强度。超常期的兴奋性轻度地增强,刺激强度略小于阈强度。低常期的兴奋性缓慢地降低,刺激强度略大于阈强度,才可引起组织或细胞的兴奋。
③心室肌与骨骼肌均属横纹肌,但骨骼肌细胞绝对不应期短,它可以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而心肌细胞兴奋时有效不应期长,包括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这一特性使得心肌收缩和舒张活动能交替有序,在心缩期不会接受外来的兴奋而发生强直收缩。
④骨骼肌受中枢神经系统(CNS)控制,可以产生随意运动,能够维持姿势、可使躯体移动并完成呼吸运动。心肌受特殊的起搏细胞控制,整体受自主神经调控,活动是不随意的,保证心肌的舒缩活动,使血液供给全身,以完成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提示] ①注意其他的心肌细胞在兴奋与收缩上的特点。②进一步可以思考平滑肌在兴奋与收缩上的特点。 [考点] 肌细胞兴奋后的分期;心室肌与骨骼肌细胞在兴奋过程中的相同与不同;心室肌与骨骼肌在兴奋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上的相同与不同;心室肌与骨骼肌收缩不同特点的生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