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中国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1) 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①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38 年秋, 日军战领武汉和广州,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随着相持阶段的到来, 在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基本方针不变的情况下, 其执行方针的具体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②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 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 军事打击为辅。
③汪精卫投敌叛国和伪政权的建立: 1938 年 12 月, 汪精卫公开投敌叛国, 1940 年 3 月, 在日本的扶持下汪精卫于南京成立了效忠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伪国民政府, 汪伪政权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略方针改变的产物, 它完全听命于日本帝国主义, 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日本帝国主义在其占领区通过汪伪政权这一工具进行统治, 以实现其在政治上“以华制华” 的目标。 经济上则力争把中国变成侵略战争的物资供应基地, 以实现其“以战养战” 的目标。 为此, 日本对占领区进行了野蛮的经济掠夺。
(2) 野蛮的经济掠夺
①农业方面: 强占耕地; 低价收购农产品。
②工矿交通运输方面: 将矿业、 钢铁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定为“统制” 事业, 由日本公司专营。
③金融方面: 抢占银行, 掠夺金银和现款; 开设银行, 发行伪币, 强制沦陷区人民兑换使用; 不断增加苛捐杂税。
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区通过汪伪政权以实现其在政治上“以华制华” 的目标; 经济上力争把中国变成侵略战争的物资供应基地; 思想上则推行奴化教育, 以此来消磨、 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
(3) 推行奴化教育
①加大初等教育阶段在整个学习年限中的比重, 从小就向青少年灌输奴化思想。
②日伪出版的教科书以“中日亲善” 等谬论为基本思想, 企图把学生培养成“顺民” 。
③日语被定为必修课。
④学校不得悬挂中国地图, 不得使用“中华” 字样。
(4) 实行残暴统治
①为了巩固和扩大占领区、 禁绝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 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人民实行法西斯专政和恐怖的屠杀政策。
②沦陷区人民被剥夺了一切民主自由权利, 过着亡国奴的生活。
③日军先后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 在华中发动“清乡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