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些名校毕业生跑去卖猪肉或养鸡的现象,应该辩证客观地看待。
大学生转变以往就业期望过高、严重脱离实际的观念,愿意自主创业、愿意去做相对较为底层的养鸡卖肉等工作,反映了名校大学生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择业观念、就业观念转变的新趋势,这和国家倡导的“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新型择业观”是相吻合的,对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但从国家和社会背景而言,这种现象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的激烈竞争所导致的毕业生职业安全感降低的问题。此外,国家花大量资源对大学生尤其是名校学生进行培养,但其毕业后却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确实造成了教育等资源的浪费。
为扭转这种局面,让更多的大学生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国家应该完善就业保障制度,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择业就业观。其次,大学应该回归教育本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同时,课程的设置方面也应更加科学,提升大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最后,社会舆论和学生家长应该给予更多包容,扭转将“求学”与“致富”紧密挂钩的思想,支持学生的选择,将他们培养成人生路上自信的奔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