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这是王弼《周易略例》中的术语。其中说:“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 以存意,得意而忘象。”“是故存言者非得象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王弼所谓“得象忘言”、“得意忘象”,是对庄子“得鱼忘筌”、“得兔忘蹄”、“得意忘言”之意的引申。王弼清楚地区别了“言”、“象”、“意”三者的不同。言,指卦辞,代表语言;象,即卦象,代表物象;意,指一卦的含义、义理,代表深微的道理。属于思想层面的“意”,虽然抽象深微,不能直接用属语言层面的“言”表达,但言可表达象,意则可以通过象而显示,即可以用言和象来尽意。王弼是在“尽意莫如象,尽象莫如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的前提下提出“得意忘象”之命题的。他并没有忽视所谓表意之言、表意之象的价值。但他强调的是对意义的重视而不是对言象的重视,这就是说要分清本末,不要本末倒置。“得意忘象”不只是一种解《易》的方法,而且具有更普遍的玄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