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给定材料
1.某大报2012年2月27日发表了一篇学者署名文章,内容概要如下:
放在“熊胆入药以治病救人”的前提下探讨“黑熊在被取胆汁的过程中是不是舒服”这样一个颇有点小资情调的话题,好像迂阔得很:全球人口每天吃掉的动物难以计数,无论饲养还是屠宰,人类难道问过动物舒不舒服?哪个动物不愿意活得自由自在且顺乎自然地“终其天年”?但人不吃肉行吗?“君子远庖厨”不过是说“吃的人不杀、杀的人不吃”而已。
当代西方环境伦理主张赋予一切生命体包括动物以平等的“伦理权利”,就像人类人人平等一样。这一“动物的平等伦理权利”的设想立意是高尚的,胸襟是开阔的,情怀是利他的,但其基本理论依据始终是成问题的。这一理念建立在生态平衡的概念之上:每一物种都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有其地位,每一物种都是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起着相互平衡的作用,而每个物种都是由个体组成的,所以,每一动物个体都有平等的伦理权利。
如此论证看似严谨,实际上存在着不可克服的“伦理悖论”。因为在环环相扣的生态系统中,某个特定物种所履行的生态功能恰恰是或者给其他物种做食物,或者以其他物种为食物,所以物种的伦理权利应该建立在该物种的个体牺牲自己的基础之上。个体的牺牲往往构成了物种生存以及繁衍下去的基本前提。
将物种与个体的这层关系放到生活场景中来认识,就是说动物的伦理权利只是物种层面的权利,而不是个体层面的权利,保护物种不等于保护该物种的每一个个体。相反,人吃鸡越多,鸡这一物种繁衍得就越多。同样道理,支持活熊取胆汁的人士提出:“对一部分黑熊抽取胆汁,可以避免猎杀更多的野生黑熊;自从有了活熊取胆汁技术之后,野外黑熊种群增加,数量增多,所以此举客观上保护了黑熊物种。”对此说法,倒也不能完全斥之为狡辩。
然而问题在于,站在环境伦理的立场上,即使动物个体“应该为种群作出牺牲”,也仍然享有自己的伦理权利。首先,在乱杀滥捕的情况下,个体的牺牲并不能换取种群的生存,此时,该物种中剩下的任一个体的生存都具有生态意义上的伦理地位,否则,动物伦理就变成了对生态重要性的“抽象肯定,具体否定”,保护生态也便名存实亡了。其次,在动物为其生态功能,比如供人食用、制作裘皮或者入药治病而牺牲的时候,个体的伦理权利表现为不应遭受无谓甚或无度的痛苦。中国传统饮食中诸如“鱼炸熟了,嘴还在动”和“活吃猴脑”之类不顾动物痛苦的“菜肴”在国人中日渐式微,说明基本的动物伦理观念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国人,这是民族心智进步的表现。
2.法制报报道了某市H区爆发狂犬病疫情以及随后的处理情况。具体报道如下:
进入3月以来,某市H区爆发狂犬病疫情,截至目前,有11人患狂犬病死亡,6200多人被狗咬伤,这些数字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随后,当地政府部门为控制疫情,捕杀了三万多只狗,遭到众多爱狗人士的激烈批评,使H区一度陷入“屠狗风波”的舆论漩涡。
H区许多群众有养犬习惯。全区拥有各类犬37万多只,这意味着平均每10人就拥有一只狗。部分群众认识不足、管理不善,随意遗弃造成大量流浪犬,犬只随意流动是导致狂犬病疫情蔓延的主要原因。
H区连续召开狂犬病防控紧急会议,指出狂犬病已严重危害到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场为期30天的集中整治犬类活动在全区紧急开展。
政府强调:所有犬只必须进行免疫并办理相关证件,一律实行拴养和圈养。严禁携犬进入商场、市场、学校、公园等公共场合,一经发现,一律予以强制捕杀。记者在政府发布的通告上看到如下条文:“各乡镇实施组织由公安、农业、城管等部门组成的专业队伍对未免疫的犬只进行捕杀,犬主不得进行阻拦、不得要求赔偿,群众也可自行组织捕杀犬只。”
许多养狗人惶恐不安:以前H区对犬类实行挂牌管理实施并不完善,大部分养狗者都没有主动进行免疫、办理证件。这就意味着,禁令期间,如果不及时主动检疫或没有办理证件,这些狗将在劫难逃。
5月23日,“禁犬令”实施,“打狗队”开始出现在H区的大街小巷,村镇市集。随着行动成果的不断扩大,一些现场捕狗、杀狗的视频开始在网上传播。对流浪狗的围剿,引来了潮水般的争议质疑声。
“H区一直是狂犬病的老疫区,只是今年比往常要厉害些。如果及早加强管理,哪有今天这些事?”H区街头,一位执勤的民警向记者坦承他并不赞同以“杀狗”代“防疫”。
“人的利益至高无上,狂犬病疫情严重,为了保证人的安全为何不能杀?!”也有一些支持政府行动的声音,认为人和狗的生命同样值得尊重,但是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当然应该以人为重。
H区当地网友认为,狗是可以养的,但一定要纳入日常管理,要建立档案,发给狗证,对应当进行免疫而不愿免疫的狗的主人,可以发出警告限期免疫。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公民患流感,肯定是采取有效的隔离并积极治疗。狂犬病的传染速度和危险性与当前的流感相比要小得多,对于没有攻击性的狗和看护好的狗,即便携带病毒,也应该是治疗,而不是将其杀死。现在,屠刀伸向了没有确定携带病毒的狗!”动物救助中心的一位女士对记者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打狗行动出现扩大化。
疫情重灾区之一的H区Y乡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凡是家养犬5月底前一律自觉送到社区,由社区捕杀队统一进行捕杀和尸体处理,凡阻挡灭犬和藏匿犬只的将严肃处理,3年内不得再养犬只。
“我们山里人平时出门干农活,让狗看家很放心,待它也像家里人一样。现在为了完成任务残忍地把它处死,全家人都难受得很。”Y乡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村干部组织起来的打狗队,挨家搜查,见狗就杀,不少狗即使打过了狂犬疫苗,也被强行拉出处理。
“狂犬病疫情严重如果是事实,那么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动物卫生防疫法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无可厚非。”某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表示,但是,政府日常就应该加强犬类的管理,等到情况失控才紧急处理,这就造成了许多养狗者的痛苦。政府的行政行为应当把握平衡原则,尽最大努力在社会利益与个人权利之间寻求合理界限。该教授认为:“毕竟狗是个人财产,公民面对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有时应当付出代价。不过考虑政府行政行为的必要性,是不是一定要通过大范围捕杀来实现防治疫情的目的?对那些有主人且本可以通过严格检疫、限制活动范围等方式实现管理的狗采取非常措施,其合理性就值得思考。”
某政法大学动物保护法研究中心主任认为,全国各地政府出面捕杀狗的事件一再发生,根源是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缺失和立法的不完善造成的,此外政府和民众的动物保护意识也至关重要。“这些被捕杀的宠物是无辜的,我国虽然还没有对驯养动物进行全面保护的法律,但目前我国对家养动物检疫防疫的法律规定还是有的。之所以出现狂犬病,是因为饲主没有尽到对所饲养伴侣动物的防疫义务,政府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不力,关于办理动物登记、年检制度、防疫制度执行不彻底造成的。”“H区屠狗事件中很多网友称要保护的‘狗权’,就指的是动物福利。而且很多人已经感受到了动物福利层面立法的缺失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作答要求
问答题 如何理解材料1中的“动物平等伦理权利”的主张存在着“伦理悖论”?
要求:分析合理,条理清楚,语言准确、精炼。字数200字左右。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伦理悖论”:动物的平等伦理权利指出每个动物都有平等的伦理权利。但是伦理权利是建立在物种的个体牺牲之上,动物的伦理权利只是物种层面的权利,并非个体层面。因此,存在矛盾。
动物平等伦理权利并不存在悖论,这是因为:第一,个体的牺牲不能换取物种生存,任何个体均享有生态意义上的伦理地位;第二,伦理权利表现为不应遭受无谓或无度的痛苦,并非个体牺牲。
动物伦理观念已经影响国人,这是民族心智和社会进步的表现。
问答题 根据材料2中的媒体报道,概括H区爆发狂犬病疫情以及屠狗行动前前后后所暴露出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建议。
要求:紧扣材料,全面准确,条理清楚。字数500字左右。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暴露的问题:
事前疫情防控不足。①政府部门预防机制不健全,犬类挂牌管理实施不完善;②群众防控动物疫病责任意识差。
事中疫情应对举措不科学。①政府控制疫情措施不合理。强硬统一捕杀,统一处理,紧急处理措施考虑不周全;②群众沟通协调机制欠缺。不尊重民意,忽略养狗者的心理感受。
(2)具体建议:
首先,政府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动物保护立法,出台动物福利法等专项法规。
其次,行政部门科学防疫、加强监管。①做好动物登记、档案管理;②提高对动物年检制度、防疫制度的执行力,严格动物检验检疫程序;③定期向群众宣讲动物疫情防治常识;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已打疫苗的家犬,尊重动物权益。
再次,群众强化疫情防控责任和意识。①学习动物疫情防治知识,主动按期对家养犬进行防疫体检;②加强对家养动物的管理,不随意遗弃狗等宠物;③不盲目跟风散养宠物。
最后,舆论媒体正面引导。①加强对大众动物疫情防治的宣传和正面引导;②客观报道动物疫情防控举措。
问答题 结合“给定资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人与动物”关系的体会与思考。
要求:立意明确,有独立见解;可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语言流畅;字数800字左右。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人与动物

在对待动物的态度上,人与人的差别是如此悬殊:既有虐猫、活取熊胆的残忍,也有拦截运猫车、救助流浪狗的义举。人与动物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利用与被利用?保护与被保护?平等还是差等?
在我看来,对待动物应有的态度总结起来有三点:合理利用,保护尊重,适当学习。
合理利用动物是必然选择。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生存都必须依靠动物。我们饲养猪是为了获得肉食,养牛是为了耕地,养狗是为了看家……把狗当做宠物是少数人的奢侈行为,要求每个人都有如佛祖一样割肉喂鹰的牺牲精神毕竟太高调。我支持保护动物,理解动物保护组织的努力,但是不支持那种与熊同吃同住,为熊剪指甲的行为。孔夫子有云:鸟兽不可与同群。我们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能成为虐待动物的借口,对动物的利用,一定要是合理的、有限度的。活取熊胆就是属于不合理的利用。我们一定要用熊胆吗?没有别的替代品了吗?我们不要求人有多少牺牲精神,但是节制人的欲望总是不过分的吧?
同时,对于动物不能一味地利用,而应该去了解、认识,并且尽可能地加强保护,做到充分尊重。
北宋理学家张载有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在自然界之内的都是我们的朋友,动物是,植物也是。我们知道保护植物,爱护花草,对于更有灵气的动物我们为什么不能尊重呢?在以前动物都是作为牺牲的,是献祭和宰割的对象,即便如此《孟子》中也有“以羊易牛”这种彰显慈悲心的典故。保护动物可能需要一些成本,可能需要以牺牲人的利益为代价,但是这种保护换来的是人的善良,生态的平衡,即便是有代价,也是值得的。
动物不仅是拿来利用,要保护尊重的,也可以拿来学习。
我们首先要学习动物的节制。根据极端进化论的观点,人是进化最完善的高级动物,但是这种高级动物,恰恰也是最残忍的动物。即便是最凶狠的豺狼虎豹在吃饱喝足之后,都会没有了攻击性。反而是我们人类,欲望无限:吃饱了还不够,还要吃肉,吃肉还不行,还要半吃半扔,吃动物肉不过瘾,还要活吃。广东有道菜叫“三吱儿”,就是把动物活剥生吞。我们还要学习动物的忠信。以狗为例,大部分的狗都是通人性的,无论主人是穷还是富,始终忠于主人,尤其以藏獒为最。对于这样的动物,我们不仅要尊重,还要学习,而一些人却依然是大吃狗肉。
一方面我们要对合理利用动物的做法给予理解和支持,不能总是一副“君子远庖厨”的清高姿态。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动物的保护力度,从观念、制度、行为上建立起完善的动物保护体系。对恶意虐待动物的行为不仅要在舆论上予以谴责,还要在法律上给予惩罚。
放眼宇宙,人与动物都很孤独,人与动物做伴是一种缘分。我们要珍惜这种缘分,彼此依靠、彼此尊重,建立一种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化作生动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