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推理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C.条件(1)和(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
E.条件(1)和(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单选题
16.设函数f(x)=5一|x+a|—|x一2|,则a≥2或a≤一6.
(1)f(x)≤1.
(2)f(x)≤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f(x)=5一|x+a|—|x一2|≤1,所以|x+a|+|x一2|≥4,又因为|x+a|+|x一2|≥|a+2|,所以|a+2|≥4,所以a≥2或a≤一6,故条件(1)充分;同理,条件(2)得到|a+2|≥2,所以a≥0或a≤一4,不在结论范围里,不充分,选择A
单选题
17.a,b为整数,且x
2+ax+b=0,则能确定a,b的值.
(1)方程的一根是

(2)方程的一根是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单独条件(1),方程如果是无理根

,则可以直接得到另

单选题
18.已知函数f(x)=一x2+4x+a,则f(x)的最大值是1.
(1)当x∈(1,3]时,f(x)有最小值一2.
(2)当x∈[0,1]时f(x)有最小值一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单独看(1)f(x)=一(x一2)2+a+4.
因为x∈(1,3],所以f(x)min=f(3)=3+a=一2,a=一5,故f(x)=一(x一2)2一5+4,在x=2时,取得最大值为一1,不充分;
单独看(2),因为x∈[0,1],单调递增,所以f(x)min=f(0)=a=一2,故f(x)=一(x一2)2一2+4,在x=2时,取得最大值为2,不充分;
两条件矛盾不能联合.选E.
单选题
19.|an|是等差数列,当n≥2时,Sn≤an,则能确定n的最小值.
(1)a1=120.
(2)d=一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条件(1)(2)明显需要联合,在等差数列|an|中,由a1=120,d=一4,得an=a1+(n一1)d=120一4(n一1)=124—4n,Sn=122n一2n2,由Sn≤an,得122n一2n2≤124—4n.即n2一63n+62≥0.解得n≤1或n≥62.因为n≥2,所以n≥62.所以n的最小值为62.
单选题
20.买来苹果10 kg,含水量为80%,放置几天,则含水量为60%.
(1)每天蒸发2 kg的水分,放置两天.
(2)每天蒸发1 kg的水分,放置两天.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果肉为2 kg,条件(1),共蒸发了4 kg水,此时总量为6 kg,含水量

单选题
21.如图,一个长方形分成4个不同的三角形,则能确定长方形的面积.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条件(1)(2)明显需要联合,黄色三角形与绿色三角形的底相等都是长方形的长,高相加为长方形的宽,所以黄色三角形与绿色三角形面积之和为长方形的50%,所以黄色三角形的面积占了(50%一15%)=35%,所以长方形的面积是21÷0.35=60.
单选题
22.将直线2x一y+λ=0(λ>0)沿x轴向左平移1个单位,所得直线与圆O相切,则能确定实数λ的值.
(1)圆O:x2+y2+2x一4y=0.
(2)圆O:x2+y2一2x一2y一3=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直线2x一y+λ=0沿x轴向左平移1个单位后所得的直线方程为2(x+1)一y+λ=0,条件(1)(x+1)
2+(y一2)
2=5,圆心(一1,2)到直线的距离

单选题
23.把一个高是8 cm的圆柱体,沿水平方向锯去n cm后,剩下的圆柱体的表面积比原来的圆柱体的表面积减少12 cm2,则原来的圆柱体的体积是24 cm2.(π取3)
(1)n=4.
(2)n=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沿水平方向锯去n cm后,剩下的圆柱体的表面积比原来的圆柱体的表面积减少的部分为n cm圆柱体的侧面积,单独看(1),原来的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12÷4=3 cm,底面半径为3÷π÷2=0.5,所以原来的圆柱体的体积是

单选题
24.将4个小球放入4个不同的盒子内,恰有两个空盒的方法数至少为18.
(1)小球是相同的.
(2)小球是不同的.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条件(1)隔板法,先选两个空盒C42=6,然后将4个相同的小球放入到剩余2个不同的盒子,每个盒子至少一个,有C4-12-1=C31=3种,所以6×3=18种,充分;条件(2),先选两个空盒C42=6,再将4个不同的小球放入到剩余2个不同的盒子,每个盒子至少一个,分组再分配,最终的方法数量一定大于18,也充分,选择D
单选题
25.将甲、乙、丙、丁四名学生分到三个不同的班级,则甲、乙两名学生不能分到同一个班级的概率是5/6.
(1)每个班级至少分到一名学生.
(2)允许班级没有分到学生.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反面求解法,单独看(1),

;单独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