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下列关于可燃固体燃烧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固体燃烧一般有两种情况:对于硫、磷等简单物质,受热时首先熔化,而后蒸发为蒸气进行燃烧,无分解过程;对于复合物质,受热时可能首先分解成其组成部分,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而后气态产物和液态产物蒸气着火燃烧。
单选题
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包括:防止燃烧、爆炸物质形成,消除点火源和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下列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措施中,属于消除点火源的措施是( )。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能引发事故的点火源有:明火、高温表面、冲击、摩擦、自燃、发热、电气火花、静电火花、化学反应热、光线照射等。具体的防治措施包括:①控制明火和高温表面;②防止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③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采用防爆电气设备避免电气火花。
单选题
目前,预防控制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的主要措施有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个体防护等。下列做法中,属于替代措施的是( )。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控制、预防化学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但这很难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学品。例如,用甲苯替代喷漆和涂漆中用的苯,用脂肪烃替代胶水或黏合剂中的芳烃等。
单选题
粉尘、液体和气体电解质在管路中流动时会产生静电。这些静电如不及时消除,很容易产生电火花而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常用的管路抗静电措施是( )。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当粉尘、液体和气体电解质在管路中流动,或从容器中抽出或注入容器时,都会产生静电。这些静电如不及时消除,很容易产生电火花而引起火灾或爆炸。管路的抗静电措施主要是静电接地和控制流体的流速。
单选题
埋地输油气管道与通信电缆交叉敷设时,二者应保持一定净空间距,且在位置上( )。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埋地输油气管道与通信电缆平行敷设时,其安全间距不宜小于10m;特殊地带达不到要求的,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交叉时,二者净空间距应不小于0.5m,且后建工程应从先建工程下方穿过。
单选题
石油天然气场站总平面布置,应充分考虑生产工艺特点、火灾危险性等级、地形、风向等因素。下列关干石油天然气场站布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B项,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场所和设施,宣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C项,甲、乙类液体储罐,宣布置在站场地势较低处,当受条件限制或有特殊工艺要求时,可布置在地势较高处,但应采取有效的防止液体流散的措施;D项,在山区,应避开山洪及泥石流对站场造成威胁的地段,应避开窝风地段。
单选题
化工装置检修前,应对捡修范围内的所有设备中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置换。若置换介质的密度大于被置换介质的密度,应由设备的( )送入置换介质。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为保证检修动火和进设备内作业安全,在检修范围内的所有设备和管线中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应进行置换。置换前应制定置换方案,绘制置换流程图,根据置换和被置换介质密度不同,合理选择置换介质入口、被置换介质排出口及取样部位,防止出现死角。若置换介质的密度大于被置换介质的密度时,应由设备或管道最低点送入置换介质,由最高点排出被置换介质,取样点宜在顶部位置及宜产生死角的部位;反之,置换介质的密度比被置换介质小时,从设备最高点送入置换介质,由最低点排出被置换介质,取样分析点宜放在设备的底部位置和可能成为死角的位置,保证置换彻底。
单选题
化工装置停车后,对设备内可燃物的沉积物,可以用人工铲刮的方法予以清除。清除作业应使用( )工具。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化工装置停车后,对于可燃物的沉积物的铲刮应使用铜质、木质等不产生火花的工具,并对铲刮下来的沉积物妥善处理。进行此项作业时,应符合进入设备作业安全规定,设备内氧及可燃气体、有毒气体含量必须符合要求。
单选题
化工装置、设施检修过程中,动火作业属于高危险作业。下列作业中,不属于动火作业的是( )。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在禁火区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或炽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均属动火作业。
单选题
对环境空气中可燃气的监测,常常用可燃气环境危险度表示。如监测结果为20%LEL,则表明环境空气中可燃气体含量为( )。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对环境空气中可燃气的监测,常常直接给出可燃气环境危险度,即该可燃气在空气中的含量与其爆炸下限的百分比(%LEL)。所以,这种监测有时又被称作“测爆”,所用的监测仪器称“测爆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