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中央型肺癌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时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溃疡、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可引起支气管狭窄和阻塞,导致远端炎症和肺不张,常规胸片与肺癌鉴别一般较困难。支气管内膜结核CT具有一定特征:支气管内膜结核不同于肺癌,如病变范围较广,可有多个支气管受累;支气管常见狭窄和扩张相间;支气管壁增厚主要由黏膜病变造成,故可见内径狭窄和阻塞,气管外径不增大,局部无肿块;由于肺结核常伴有支气管播散,病变不局限于肺叶或肺段,并可伴发结节性病变和空洞形成。上述特点有可能区别于肺癌。痰涂片、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结核的主要方法。
(2)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是原发综合征的主要组成之一,一般发生于儿童及青年,中年以上也可发生,大多数患者有结核接触史、发热、乏力、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PPD试验常呈强阳性,胸片表现易与中央型肺癌相混淆。
胸部CT可显示多组淋巴结受侵并融合,增大淋巴结周围常有浸润阴影,淋巴结可液化或部分钙化。支气管镜及TBNA有助于诊断,如诊断仍不能确诊,可行纵隔镜、胸腔镜检查或开胸肺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必要时也可考虑诊断性抗结核治疗。个别患者抗结核治疗3个月,体温仍未能得到控制,应积极进行组织病理学、细菌学诊断。
(3)结节病:结节病是一个多系统受累的肉芽肿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由于X线影像常表现为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易误诊为中心型肺癌。
结节病确诊标准为:①临床和(或)影像学表现;②病理表现为非干酪性肉芽肿;③组织病理、痰和其他体液中未发现细菌、真菌或肿瘤细胞。X线显示双侧肺门、纵隔淋巴结对称性增大,是结节病最常见的表现,以中纵隔淋巴结增大最常见,如上腔静脉后、升主动脉旁、隆突部及隆突下淋巴结增大,淋巴结直径1.15~3.15cm。中纵隔增大的淋巴结很大,甚至占据半个胸腔。淋巴结呈土豆状,互不融合,不侵犯血管或支气管,极少出现肺不张,可自行消失或缩小。肺内病变分为肺泡结节型、肉芽肿结节及肺纤维化。①肺泡结节型:为肺泡内浸润性病变,表现为边缘模糊的斑片状病灶,其中见含支气管像,可发生于两肺各叶,但以两肺上叶病变多,也可局限于一侧肺上叶。②肉芽肿结节:病灶呈规则的结节状,散在分布于两肺各叶,结节似转移瘤,常见多发;结节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呈串珠状;较大的单发结节呈肿块状病灶,与肺癌较难鉴别。③肺纤维化:肺纤维化多发生于肺泡结节病变的部位,纤维化的范围决定于肺泡结节的范围。病变广泛时达两肺外围部,从肺尖到横膈。结节病的诊断必须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应首选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联合TBLB,可了解肺组织有无受到结节病的累及。经上述检查多数结节病患者能得到组织病理学确诊。当采取上述方法仍不能确诊时,可考虑做纵隔镜、胸腔镜、开胸肺活组织检查等进一步进行检查。
(4)气管、支气管良性肿瘤:本组疾病早期常元症状,可存在假性哮喘性哮鸣音或伴有咳嗽、呼吸困难及咯血等。随着支气管内良胜肿瘤的增大,支气管部分或完全阻塞,可引起反复发作性肺炎、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等,与中心型肺癌不易鉴别。仔细观察标准胸片,往往发现大气管内有肿瘤存在,为进一步证实,可行气管体层像及胸部CT。支气管镜检查可显示肿瘤及病变部位,其特点之一是肿瘤周围黏膜显示正常,肿瘤表面光滑。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开胸肺活组织检查有助于诊断。
(5)纵隔肿瘤及囊肿:有时纵隔肿瘤及囊肿应与肿块型肺癌鉴别。首先应从肿物所在的部位推测肿瘤的起源和性质,一般上纵隔肿物常见于胸腺肿瘤、主动脉瘤、胸骨后甲状腺。前纵隔为皮样囊肿。中纵隔为心包囊肿、支气管囊肿、恶性淋巴瘤。后纵隔为神经源性肿瘤、脂肪瘤、膈疝及食管病变。
要确定上述各类肿瘤诊断,CT扫描非常重要,可了解病灶与纵隔、邻近器官的关系,也可显示肿瘤的密度,如肿物密度与水一致,可能为支气管囊肿。增强CT或血管造影可清楚显示主动脉瘤等。当肿物内有脂肪及钙化成分时应考虑畸胎瘤。
(6)纵隔淋巴瘤:纵隔淋巴源性肿瘤常为全身淋巴瘤的一部分,原发纵隔者不到10%,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需与中央型肺癌鉴别,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及病理是鉴别的主要依据。淋巴瘤常有明显发热、皮疹等全身症状,刺激性咳嗽不明显,病情进展快,恶性程度高。X线显示纵隔内有增大淋巴结影,以前纵隔和支气管旁组最常见,其次是气管与支气管组和隆突下组,肺门淋巴结也可受累。纵隔淋巴瘤颇似中心型肺癌,但淋巴瘤病灶特点为对称性的双侧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边缘不清晰,淋巴结相互融合。肿瘤向周边组织如血管、气管、肺、血管外脂肪层侵犯,可以直接侵犯胸膜,形成胸膜下小结节影;也可以侵犯胸壁形成软组织肿块;较早易出现胸膜下转移和胸腔积液。纵隔内的病变大都与周身淋巴结病变同时发现,也可单独发生于纵隔。纵隔淋巴瘤的诊断依据为淋巴结穿刺涂片或活体组织检查发现恶性淋巴瘤细胞。
(7)复发性多软骨炎: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是一种少见的风湿病,为反复发作的潜在性破坏性疾病,常发生于耳、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关节等软骨组织。RP的软骨组织病理表现为软骨变性、坏死、溶解及炎症反应。严重的呼吸道软骨病变可导致中央气道狭窄或气管塌陷致肺不张、肺部感染,甚至窒息死亡。不少患者被误诊为支气管肺癌,结合临床表现及查体应该能考虑到本疾病,因多数病例存在耳、鼻及关节等软骨病变。本病多见于中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
(8)肺炎:无论是社区获得性肺炎或医院获得性肺炎应特别注意与阻塞性肺炎鉴别。患者有反复同一部位肺炎,抗感染治疗疗效差,结合X线检查发现肺体积缩小,有膨胀不全,气管或支气管管腔壁增厚,有不规则狭窄,局部僵硬,或成锥形梗阻,气管腔内有软组织影,则有利于阻塞性肺炎的诊断。